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厦门大学 > 招生学院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简称:厦大
  • 地区: 福建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985
  • 学制:2~3年
  • 学费:¥3.30~39.0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九十多年来,法学学科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民主建院,学术立院”的方针,发扬“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学风,目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位列全国A类法学学科之一,是全校7个位列A类学科的学院之一。学院建有教育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司法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现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等福建省人文社科基地,国家和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厦门大学财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立法研究中心等福建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创新团队等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设有厦门大学社会治理与软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等校批机构。同时设立民商法研究所、罗马法研究所、立法研究中心等18个院批科研机构。拥有“中国崛起与国际法发展”、“社会治理与软法”、“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公正法律与自动化”、“立法研究”、“法律人之神经科学”等优势学术团队以及“新经济背景下经济犯罪的惩治与经济刑法的创新”等厦门大学人文社科创新团队。其中,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还入选福建省创新团队。厦门大学立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首个成员单位加入国际立法协会(IAL)。学院现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联合国贸发会议于2010年遴选国际投资法“全球15所法学院领航项目”(G-15LawSchoolPilotProject)成员,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院校。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12年法学院所有学科入选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立项名单。学院编辑出版了8本学术刊物,其中《国际经济法学刊》《现代法治研究》取得正式刊号。全院目前共有专任教师81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数74人,在站博士后3人。学院共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人,中国法学会资深法学家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法学英才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2人,全国法学学术研究会会长副会长11人次。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人。截止2019年12月30日,在校本科生530人;硕士研究生136人,全日制法律硕士269人,非全日制法律硕士148人,在职法律硕士101人;博士研究生140人;国际硕士生23人,国际博士生12人。学院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机统一,立足于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批准入选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创建“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和“国内-国外合作培养”机制,设立国际化班。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拓展和发挥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平台保障。学院学生在WTO模拟法庭竞赛、Philip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联合信实杯”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八强、“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全国高校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名仕杯”福建省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等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学院以“知识报国”为已任,努力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为中国法律实践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国际法学科为商务部条法司提供了大量的专家咨询意见,被该司评价为“堪称学术研究机构与政府决策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典范”;财税法团队为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涉外税收法律实践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获好评。海洋法学科提供十余项重要政策要报被中央办公厅、外交部、交通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采纳。立法学团队为国家与省、市立法提供立法咨询意见,深受好评。社会治理与软法研究中心与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立足国家与地方的战略需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言献策,成果显著。为地方法治与行业法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依托厦门大学立法研究中心,主持了大量地方立法的起草与评估工作,经常性地为各级立法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依托厦门大学社会治理与软法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工作;依托厦门大学公证法律与自动化研究中心为行业法治建设提供服务。许多教师通过承担课题的方式,为福建省及周边省份地方法治建设建言献策,通过担任省市人大和政府立法咨询专家、法律顾问以及挂职为地方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立法和决策咨询。利用地处台海前沿的地缘优势,密切跟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经常参加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商务部、外交部等部门组织的专题调研和咨询,为中央地方涉台立法和决策咨询做出贡献。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法学院目前与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地区共27所世界知名高校法学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其中与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11所高校法学院联系密切,定期开展学生交换等活动。2016年至今,学院招收来自西班牙、加纳、孟加拉国等世界各地的外籍学生共39人;接收来自意大利、德国等各国的国际交流生共52人;派出学生赴境外交流访学共347人,其中本科生142人,硕士生153人,博士生52人;目前学院在读外籍学位生共37人,在读港澳台学位生共28人;派出教师赴境外开展访学考察、进行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会议等共202人;邀请外籍专家学者来院开设讲座40余场;接待境外高校与合作机构来访团组60余场,总人数逾160人;成功开设马耳他大学中国法春令营、特里尔大学中国法夏令营、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暑期研修班、厦门大学国际大学生知识产权夏令营、马可·波罗—郑和国际海洋法律与政策暑期班等国际项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40万

    ]
  • 厦门大学的政治学、行政学和社会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24-1926年,厦门大学建校之初就设立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系科,历经四分之一世纪,于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停办。1986年9月政治学系复办;2003年11月,由原法学院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人文学院的社会学系和经济学院的人口研究所组建公共事务学院,并于2004年4月6日校庆日正式揭牌成立。公共事务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政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MPA教育中心等4个教学单位,人口与生态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中心、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区域发展政策研究所、公共政策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新西兰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等研究与培训机构。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90万

    ]
  •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医学院原预防医学系为基础组建的。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学者3名、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科技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各1个。学院现有讲座教授5名,兼职/客座教授20名。学院坚持现场学科与实验学科相结合、相促进的特色发展模式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稳步增长。现有预防医学系、实验医学系、实验教学中心、MPH教育中心等教学管理单位,福建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制品学、转化医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制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全日制在读学生近700人,其中本科生约400名,硕士生约200名,博士生约80名。学院坚持课题组的运行模式,并且依托课题组形成了若干个学科发展方向和科技平台,现有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用生物制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分子影像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973计划、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到位经费达5亿元。以第一署名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Lancet及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PNA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0篇。完成转化的成果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申报新药上市1项、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4项、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08项(欧盟CE认证12项、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21项(美国22项、欧洲13项、日本8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金奖、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学院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理念,是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目前,学院与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默沙东、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等著名医药公司,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展望美好未来,学院将立足于高起点和国际化视野,以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点,以国家和海西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瞄准世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前沿,发挥既有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努力在重大疾病诊断与预防、创新疫苗研发、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卫生毒理、感染性疾病研究、慢病及肿瘤流行病、环境与公众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进策略等方面,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厦大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国内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公共卫生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21年厦门大学创建之初就成立了商学部。自此之后,虽历经1953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仍有会计学等重要学科一直保留下来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如今的管理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商学院之一。在2003年全国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位列第三。2007年,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五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6个教科类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BA、EMBA),其中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是福建省重点学科。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8.80万

    ]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渊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经过90多个春秋的锤炼与洗礼,经济学科已经成为厦门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早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担任厦门大学校长长达19年的王亚南教授就在厦大开创了“中国经济学”,为中国的经济学建设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为本学科奠定了深厚的根基。1981年9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原厦门大学经济系升格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1982年5月24日举行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大陆重点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2005年6月,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为基础、依托于“985工程”二期项目的建设,厦门大学成立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为本学科的创新拓展增添了闪亮的增长点,有力地推进本学科走向世界。2016年12月,成立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是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大大推进厦门大学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00万

    ]
  • 厦门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21年建校之初就设立了社会学本科专业,并成立了历史社会学系,是国内最早的社会学系之一,顾颉刚、容肇祖、史禄国等学者都曾在我校任教。1931年,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惠祥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自此社会学和人类学得到长足发展。1951年,当时的中央高等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人类博物馆。1981年,在厦门大学成立了“中国人类学学会”。1984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和人类学系相继成立,厦门大学自此成为国内人类学研究的重镇。1993年,厦门大学在哲学系设立社会工作专业,2000年正式在人文学院设立社会学系。2018年11月28日,厦门大学整合相关学科资源,以原隶属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原隶属于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人口研究所和隶属于人文学院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为基础,批准成立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2019年3月23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正式揭牌。社会与人类学院下设3个系和2个研究所,分别为社会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和人类学研究所。社会与人类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12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0人,助理教授14人。拥有社会学和考古学(与历史系共建)2个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学和人类学2个博士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5个硕士点以及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00万

    ]
  • 百年厦大,十秩外文。厦门大学1921年肇始之际,亦即厦大外文学科发端之时。1923年外文学科破茧成蝶,筹建外文系,次年获批成立,为厦门大学最早成立院系之一。1999年欣逢其时,升格为外文学院。一百年来,厦大外文人从创办之初的筚路蓝缕,续经抗战烽火、建国岁月到改革开放各个重大阶段,始终矢志不移,砥砺前行,勇于探索,硕果馨香。知名学者周辨明、林语堂、洪深等学贯中西的知名教授先后来系任教,著名诗人余光中、泰国侨领蔡悦诗、陈汉洲及金融业界精英朱德贞、李小加曾在此求学。厦大外文百年史,就是外文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奋斗史。目前,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教学部、日语语言文学系、欧洲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拥有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6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生招生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等学科点)和英语、日语2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英语专业1993年获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俄语专业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口译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和4个各类外语考试、培训中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4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57人,2021年聘请外籍教师14人。现有博导13人(其中全职博导11人)。专任教师中,18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其中3人担任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获得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称号。教师们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于科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数显著增长,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数持续刷新学院单年最好纪录,并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上实现了新突破。各类学术著作和科研论文成果始终保持较高产出,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丰硕。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241人,其中博士生63人,硕士生288人,本科生890人;同时承担全校各院系的13000多名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任务。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试行本科生“3+1”(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生“2+1”(二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的办学模式。历年来,外文学子在全国各种外语等级考试中通过率及优良率表现优异。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外事、外交、外贸、金融、新闻、教育等部门,已成为各行各业在语言和人文素质上可与国际接轨的从事跨文化或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厦门大学就开始了早期的新闻教育,开启了中国人办新闻教育的先河。1983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大陆率先以“传播”冠名,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在为打造面向海洋、亚洲一流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立足中华并具有国际化眼光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1922年成立厦门大学新闻学部(1926年停办)■1983年成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以“传播”冠名,创办广告学专业、国际新闻学专业,开大陆先河■1985年创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1994年设立新闻学硕士点■2000年传播学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再次获批。■2002年设立传播学硕士点■2005年设立二级学科传播学博士点及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硕士点■2007年成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设立传播学专业■2011年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2012年设立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80万

    ]
  •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是根据2008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产权发展合作议定书》和省部会商要点的精神,由厦门大学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共建成立的集科研、教学、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多功能、高层次的知识产权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自2008年7月30日成立以来,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秉承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充分发挥厦门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依托厦门大学法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的科研力量,同时通过自主引进专门的高层次知识产权科研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团队。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目前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生导师10人),并聘请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会长刘春田教授、德国马普学会慕尼黑创新与竞争研究所所长RetoHilty教授、原德国马普学会慕尼黑创新与竞争研究所JosephStraus教授、原台湾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所长刘江彬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或者名誉教授。同时,林秀芹、丁丽瑛、刘晓海等教授在知识产权理论、制度与实务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的研究课题达50多项,并承担了《福建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厦门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的起草工作。自成立以来,知识产权研究院已经分别设立了知识产权法专业和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14年开始招收在职法律硕士生、台湾知识产权博士生;2015年设立了“理工知识产权双学士创新实验班”,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开始举办国际大学生知识产权冬(夏)令营。研究院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在职培训工作,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期待与国际组织、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通力合作,为推进我国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40万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简称:厦大 地区: 福建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30~39.0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985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厦门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