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简称:西安电子科技
  • 地区: 陕西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5~3-5年
  • 学费:¥3.60~7.2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2号/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电子工程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的雷达工程系,1952年由著名电子系统专家孙俊人、毕德显为代表的电子专家组建。现有专职教师315人,其中博士26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4.1%。教授100名,副教授及高工154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省百人计划”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6人,博士生导师134人,硕士生导师247人。学院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9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12人。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1个,本科专业5个。
    在2001年和2007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路与系统”均排名第一,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名列前茅。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2009-2011年)结果中,我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第2,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4。2016年,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院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和“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实验室、电子信息攻防对抗与仿真实验室;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基地: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天线工程中心,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理论与设计方法的高层次人才基地。我院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中电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集团、民航、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运营商、知名外企等单位就业,就业率为100%。
    现任院长、书记现任院长廖桂生现任书记蔡固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机电工程学院前身可追溯到我校1960年成立的雷达技术系,1979年改称为电子机械系,1994年更名为电子机械学院,1999年,由原电子机械学院、原检测与仪器系、原电子工程学院的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和电气技术三个教研室合并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电子机械、工业设计、自动控制、电气工程、测控工程与仪器、电子封装六个系和机电科技研究所,建有“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级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综合性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装备制造”和“测量与仪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机械电子工程”省级实验中心。
    现有教职工222人,有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高端人才6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IEEEFellow3人,德国洪堡学者4人,全国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4人,教授32人、副教授及高工90人,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116人。在读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硕士生900余人,博士生160余人。
    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进电子机械工程”是我校“2011”协同创新计划、“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973”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防预研等课题,并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篇。
    学院适应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以打好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和突出专业特色为基本目标,力求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不断取得跨越,为把学院建设成研究型、开放式高水平学院而努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始于1958年中央军委批复设立的导弹系统专用计算机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经过60余年的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4个系,8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本科专业5个。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国内最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西部唯一),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软件工程是国家首批设立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1月最新排名全球25位(国内高校第5位),西部高校第1位。
    学院现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青年计划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海外名师2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4门,2009年至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承担了一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填补技术空白,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科研奖项近40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学院教师的主要学术兼职包括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会评专家、国家奖评审专家、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等,已形成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结构和年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团队。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计算机专业的学校之一,学院始终立足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形成了计算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知识工程、嵌入式系统与可穿戴计算、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动态智能化软件工程技术、面向工业软件领域软件工程、视觉智能领域软件工程等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学院在注重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微软嵌入式竞赛、大学生数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等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年有18%以上的学生获得免试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毕业生质量好、专业吻合度高、起薪高,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主要进入包括十大军工集团在内的国有研究所和腾讯、阿里巴巴、新浪、IBM、微软、华为和中兴通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学院一贯重视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派学者互访,影响不断扩大,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经济与管理类教育起步于1980年,经过20多年建设与发展,经济管理学院现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中80%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此外,学院还聘任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活跃在工商界的管理精英为兼职教授。经济管理学院现已形成较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信息技术和量化分析特色。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工业工程、金融学、电子商务等5个本科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情报学、金融学、会计学、图书馆学等6个科学硕士点,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陕西省工商管理硕士(MBA)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点也设在本学院。设有系统工程研究所、信息管理研究所、组织与战略研究所、管理决策研究所、区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设有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信息管理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学院还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企业信息化及经营实战演练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信息人员培训中心西安基地和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西北网管中心也挂靠在本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管理学院在信息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运筹与决策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组织与发展战略、金融与保险精算、电子商务、信息检索与信息集成、知识管理技术等研究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近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近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瑞典、香港地区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自1996年起,学院已经同日本多所大学和企业联合举办了4届新工业工程高级学术研讨会。英飞凌科技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位著名企业家持续为我院开设研究生课程,为推进我院经济管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正以“厚德、积学、励志、敦行”为办学理念,强调“管理、经济、信息互为融合”的知识结构,塑造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人文精神,站在中国经济管理发展的前沿,博采众长,强化特色,优化环境,追求卓越,努力为国家培养电子与信息行业的管理精英。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5.2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3年7月14日,是学校为满足国家航天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发展空间电子信息优势学科的重大举措。学校特别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担任院长,集中学校在空间测控通信、导航制导、空间探测等领域的团队力量组建。学院是以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国家航天技术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基础性、创新性与工程结合紧密的一流人才和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需求。
    学院学科体系、教学科研体系及实验体系建设完善,设有测控通信、导航控制和智能探测3个系及飞行器测控通信、飞行器导航控制、智能控制与图像工程和力学系统与先进控制4个研究所。设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空间科学与技术3个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领域,导航制导与控制、空间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招生学科。设有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学校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依托学院管理。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学科与学术带头人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5人,在校硕士生18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学院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
    学院科研任务饱满,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装备预研等纵向课题和横向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显著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以总体单位牵头国家973项目“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下信息传输基础理论”,具有国内领先研究水平。
    学院重理论,强实践,建设有特色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成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和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院注重校所合作,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与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共建钱学森空间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与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共建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及特种测量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共建空间测控通信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学院注重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多名院士、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交流。
    办公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G楼2层联系电话/传真:029-81891034邮箱:sast@xidian.edu.cn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国际前沿发展需求,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践行“互联网+”“一带一路”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成果研发中心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平台。
    学院设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在学校深耕人工智能领域三十年的基础上,目前学院联合建立了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引智基地、“信息感知技术”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建有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陕西省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形成智能成像、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等6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目前全国唯一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学院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与各大知名企业紧密协作,成立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惠普高性能计算联合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MD联合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斗军民融合联合研究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蒜泥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0个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联合研究中心/创新实验室。近5年来,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3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面对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成功研制我国首套类脑SAR系统、基于面阵CCD的光谱视频成像系统、我国首个人脸画像识别系统、首个FPGA深度学习系统等重大平台和系统。
    经过十余年科教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学院构建了“国际化+西电特色”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协同育人和“高水平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人才培养的具有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育人体系,已有百余名校友成长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领军人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一、历史概况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我校雄厚的电子信息学科为基础,聚焦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分子影像、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9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6年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开始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为了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健康发展,2009年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二、人员构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师5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导15人、硕导27人,博士化率达98%;在校学生516人,其中本科生247人;硕士研究生224人,博士研究生45人。
    三、人才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1人,陕西省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人才”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学校“华山学者”菁英人才7人,“华山学者”教学名师1人。
    四、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和“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为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拥有“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
    五、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创新改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3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成功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学院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省级双创实践教育基地和校级双创中心;获批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院依托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和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与西安的2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研和学科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整合优势力量长期持续攻关,健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努力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转化,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
    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项目制、导师制和校企联合培养三级体系,打造以竞赛为驱动的双创实践活动平台,培育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依托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拓展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奖学金评定等管理实践发挥能力培养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对学生创新素养的认可,逐步形成了崇尚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学院先后建成2个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3个示范性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发起3届陕西“生命科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并在2017年承办了全校星火杯大赛。学院本科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21项,省级竞赛奖励44项,校级突出竞赛奖励9项,参与人数达112人次;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参与人数达32人次。
    六、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到款经费6000万余元。2009年建院至今,在PNAS、NatureCommunications、ACSNano、AdvancedMaterials、ChemicalSocietyReviews等在内的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中科院I区占比超过10%,率先实现学校在PNAS和Nature子刊零的突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七、省部级平台
    学院建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双创实践教育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前身可追溯到建校初期的基础部,历经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系、理学院数学系,不断发展壮大,于2013年7月成立。
    学院现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省名牌专业、省特色专业、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本科专业,并设立旨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信息科学英才班。应用数学学科1996年获得博士点,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应用数学博士点、陕西省第二个数学博士点和全校第一个理学博士点,已授予博士学位200多人,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数学学科连续三年入选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学院目前设有4个系、1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职教师116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2人、陕西省师德楷模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
    学院负责全校本、硕、博数学公共课教学和数学建模教育与竞赛培训工作。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共享/在线课程3门、陕西省共享/在线课程5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指导学生参加数模竞赛,共获国际及国家级奖励300余项(其中有国际数模竞赛欧拉特等奖1项、特等奖3项、特等奖提名奖6项,全国数模竞赛Matlab创新奖1项,全国优秀论文2篇),获奖层次和数量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近五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青年科技奖3项,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1项;发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论文120余篇,入选ESI全球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主持科研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2600余万。统计数据显示,对全校SCI论文和优势学科ESI排名的贡献,按教师个人、二级学科和学院分别排序,本院分别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是以现代电子信息、通信理论与前沿技术为主导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40余人,其中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119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超过50%。学院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现有在读本科生36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长征精神的滋养、延安精神的浸润和追求真理、攀登不止的科学精神,是通信工程学院奋发图强、创新进取的精神支柱,也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困难中砥砺,在拼搏中成长!牢记历史,面向未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新时期的通院人将以饱满的斗志激扬梦想、凝聚精神、发奋图强、继往开来,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共同谱写通信工程学院发展的新篇章,向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迈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外国语学院源起于1985年成立的外语系,1999年与社科系合并为人文学院,2013年正式成立为外国语学院。经过多年的积淀和近年来快速发展,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学院现有5个系部,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同时还设有1个校级科技英语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教授5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67人。硕士导师25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1位,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3%。学院还聘请了部分国外专家为兼职教授。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CSSCI和其它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各种专著、译著、教材、教辅书籍等数十种,其中包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部和陕西省统编教材等。获多项省部级奖励及其他各类奖励,在业内获得广泛影响及好评。
    学院学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先后毕业本科生1900多名、硕士生400多名,他们当中许多已经成为各自行业和单位的骨干力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最早开展密码学、信息对抗研究的高校之一,学术积淀深厚。学校于195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保密通信的研究;1993年,获准设立密码学博士点,是全国首批两个密码学博士点之一,是唯一的军外博士点;2001年,在密码学学科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之一;2011年获批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成为军外唯一的密码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军事学一级学科授权点。2016年1月,首批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位授予权。2017年网络安全获批国防科工局国防特色学科。
    2014年,学校抢抓机遇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全国第一个独立运行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同时建立了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4月,校长郑晓静院士作为唯一高校校长,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4.19会议)。此外,作为牵头单位,学院联合CEC、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共9家单位成立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为学校开展网络安全国家级重点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地支撑。2015年12月,学校和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密码研究院)签署协议,在人员互聘、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着力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共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目前学院平台体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具备国内一流的表现,在2017年9月,以总成绩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了由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联合评选的“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称号。
    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体系完善卓越。目前拥有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网络安全国家级教学平台,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建设提供了国内顶尖的教学条件。学院同时建有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中心、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科研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6年7月,与陕西省公安厅合作共建陕西省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应用技术实验室,支撑陕西建设遂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卫重大任务的国家队。2016年11月,与360公司联合成立西电-360网络安全创新研究院,周鸿祎董事长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定位于网络安全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吸引汇聚高水平网络安全研发队伍。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广东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启明星辰、蚂蚁金服等国内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重要骨干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建设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一流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学院师资队伍规模和实力雄厚,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12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80%以上拥有海外经历。学院拥有国内信息安全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有双聘院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形成了一支国内水平一流、规模领先的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在前两届全国网络安全评奖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昌祥院士荣获2016年“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马建峰教授获2017年“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胡予濮教授、李晖教授分别获得2016、2017年度“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王育民教授和李晖教授编写的《信息论与编码理论》、马建峰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王育民教授参编的《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获“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突出。学院目前已形成了无线网络安全、密码科学与工程、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院成立以来,与中科院信工所、CETC、CEC、360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研究任务11项;与CETC、中国航天单位合作承担了国防973、国防基础科研等国防重大项目。学院在无线网络安全、密码设计与分析、数据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1)提出了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安全关联管理体系架构和可扩展的接入安全体系结构,合作制定了国际ITU标准两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提出了云数据库系统加密参考结构,研发了“秦盾”云加密数据库系统,获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最佳商业投资价值奖。
    学院学生规模和培养模式全国高校领先。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信息安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全院本科生及研究生达到1700余名。每年招收本科生共计320人,其中招收信息安全专业160人,网络工程专业60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60人,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每年面向全校大一学生选拔)40人。每年招收研究生共计280人。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其中首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20万以上、上研率52%。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等多项赛事上屡获佳绩。2015年6月,学院成为全国首批两所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基地之一,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从2016年起,学院连续两年实施“3+1”培养模式,着力加强学生网络安全实践能力培养。与此同时,大力推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以《现代密码学》课程为试点引入“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探索开展“编程马拉松”,让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和责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1957年开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工作,1959年开始本科招生,1987年成立微电子研究所,199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全国首批9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部专项资助的5所之一),2007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2015年获批首批9家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科实力不断增强,铸就了今日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微电子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外微电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2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和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2个本科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均为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现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创新引智(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建立了包括基础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工艺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多层次的实践育人平台。近十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有988人次获得548项奖励,其中70人次获得44项国家级奖励。学院与国际知名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深度合作关系,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受聘为学院名誉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爵士/剑桥大学ColinHumphreys教授等近20名国际知名专家被聘请为学院合作教授,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建立了“4+1”、“3+1+1”等本硕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学院先后培养出以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总工程师李居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的发展理念是“知行合一,理实交融”,治学态度是“博学睿思,专芯致志”,建设思路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研相长,弘扬创新”,学院的愿景是“聚沙成塔,点石成金,全面建设国际一流的微电子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年来始终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凝练确立了“以生为本,以质为本”的办学理念,“理工同院、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厚基础、强实践、宽视野、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激光、红外、无线电物理等教学和科研活动,是全国最早建立激光技术专业、红外技术专业以及无线电物理专业的院校之一,曾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通信机。学院不断加强物理学与光学工程的交叉融合,在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光电子技术等领域具有优势地位。设有物理学、光学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开设3个工学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陕西省名牌专业)、电波传播与天线(国防特色紧缺专业);2个理学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物理学(陕西省名牌专业),承担着全校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平台课程的建设任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000人。
    学院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200人。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中国青年优秀创新科技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省、校级教学名师1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5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支。
    学院现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2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3个,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7个。设有总装电波观测网——西安观测站。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奖项多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百余项。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中林,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及数十位高校院所领导,数百位创业成功人士,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简称:西安电子科技 地区: 陕西 学制:2.5~3-5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60~7.2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2号/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