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武汉理工大学 > 招生简章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 简称:武汉理工
  • 地区: 湖北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3年
  • 学费:¥4.20~12.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狮路122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非全日制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2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首先院徽以英文字母MSE组合而成,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英文缩写。其次院徽MSE中的字母“S”形似一条河流从“M”和“E”间穿流而过,象征从武汉穿心而过的长江,体现了长江畔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的地理特点。“S”又似一条无限延伸的道路,象征材料学科的悠久历史;材料学院师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材料学科未来无限发展的可能。同时“S”的形态也来自于武汉理工大学标志的主要图形。院徽右上角绿色方块的设计,既代表了材料学院、材料学科绿色材料、环保材料、生态材料的发展方向。也给整个标志带来了灵动感。标志以渐变的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术研究氛围像大海一样的深厚和宽广。

院训:尚德启智开物铸材

尚德启智。“尚”是尊崇、注重的意思,“德”在古汉语中释义为道德、品行、德行、修为、情操和气节。《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德在这里可诠释为:一为德行,意即美好的道德品行。二为德育,以德育人。三为道德,德以修身。尚德:就是崇尚品德,注重道德品性的修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尚德”意在期望全体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启智”就是启迪智慧,授人以渔,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的真谛是培养人的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即“知识”,它并不等于智慧;“渔”是求知的思维和方法,它才是智慧。这种求知的思维和方法,能帮助学生极快地吸纳知识,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创造,从而发展智慧,造福人类。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性,引导学生追求知识,亲近智能,发展智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启智”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物铸材。“开物”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开通,了解;务:事务。意即: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孔颖达疏:“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南宋浙东学派陈亮也曾有引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即取其“创生万物”之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用“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其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工程”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铸材”出自胡适的文章《铸材成器之方》,既表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学生成才的盼望,又表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材料领务实创新发展理念。

目标定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过去60多年中,学院为国家建材、汽车与交通行业培养了4万多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近100项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为建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世界并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国防、现代工业、新兴产业、国家和区域经济提供了关键新材料技术支撑。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列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6年获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列排名A+,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

本学科目标定位是:到2025年,进入世界一流材料学科行列,突破建筑材料绿色制造工程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材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材料和国防尖端武器装备发展需要的关键新材料及其加工制备新技术,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成为材料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教职员工440名,教授167人,副教授1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达国家院士6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以及湖北省级教师/教学团队称号5个,国家级人才23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14名,同时10人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学科建设了一支以院士、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首席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为学术带头人,整体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创新群体等省部级团队20余支,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17项。

学科依靠党建引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守文化传承,形成了以“团结、合作、专注、创新”为核心的独特学科文化,培育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杰出工程师奖1人。

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办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本科生2910余人,研究生2420余人,是我国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前列、行业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开设了覆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门类齐全的材料类专业,共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国际交流:

瞄准国际一流,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牛津、密歇根、日本东北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实质合作,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2007年)和“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2013年)2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2009年以来,与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2项,总经费5600万元;联合培养研究生40余名,联合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主办有影响的国际会议20余次,包括第35届国际热电会议、第13届国际非晶态固体物理会议、《Nature》能源材料国际会议、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和2019《自然》太阳能燃料国际会议等。

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特色班本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国际化培养途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英国玛丽皇后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2+2”“3+2”“4+1”等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近100名学生参与。2015年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依托本学科建立了全国首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科研及成果:

近五年,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973”、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武器装备重点型号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30余项,其他各类各级项目300余项,总经费12.5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取得的一批应用技术成果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本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

1、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战略性新兴建筑材料

2、面向国防尖端武器装备的关键新材料

3、高效能源转换与储能新材料

4、光纤传感关键材料与技术

5、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关键材料与技术

6、前瞻性新材料:从理论设计到材料实现

二、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工程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

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材料工程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十分广泛,通常就职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导航、测量、医学电子设备、控制设备制造,传播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制造,航天设备和零件制造,塑料橡胶产品制造等。

三、专业方向

材料工程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4.50万

七、招生地区

湖北

1.鉴于各方面情况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方式:QQ邮箱:461934789@qq.com,我们将24小时内及时沟通与处理。
最新资讯
评论
评论成功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简称:武汉理工 地区: 湖北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4.20~12.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狮路122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武汉理工大学 > 招生简章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非全日制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2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首先院徽以英文字母MSE组合而成,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英文缩写。其次院徽MSE中的字母“S”形似一条河流从“M”和“E”间穿流而过,象征从武汉穿心而过的长江,体现了长江畔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的地理特点。“S”又似一条无限延伸的道路,象征材料学科的悠久历史;材料学院师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材料学科未来无限发展的可能。同时“S”的形态也来自于武汉理工大学标志的主要图形。院徽右上角绿色方块的设计,既代表了材料学院、材料学科绿色材料、环保材料、生态材料的发展方向。也给整个标志带来了灵动感。标志以渐变的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术研究氛围像大海一样的深厚和宽广。

院训:尚德启智开物铸材

尚德启智。“尚”是尊崇、注重的意思,“德”在古汉语中释义为道德、品行、德行、修为、情操和气节。《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德在这里可诠释为:一为德行,意即美好的道德品行。二为德育,以德育人。三为道德,德以修身。尚德:就是崇尚品德,注重道德品性的修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尚德”意在期望全体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启智”就是启迪智慧,授人以渔,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的真谛是培养人的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即“知识”,它并不等于智慧;“渔”是求知的思维和方法,它才是智慧。这种求知的思维和方法,能帮助学生极快地吸纳知识,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创造,从而发展智慧,造福人类。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性,引导学生追求知识,亲近智能,发展智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启智”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物铸材。“开物”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开通,了解;务:事务。意即: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孔颖达疏:“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南宋浙东学派陈亮也曾有引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即取其“创生万物”之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用“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其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工程”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铸材”出自胡适的文章《铸材成器之方》,既表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学生成才的盼望,又表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材料领务实创新发展理念。

目标定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过去60多年中,学院为国家建材、汽车与交通行业培养了4万多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近100项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为建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世界并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国防、现代工业、新兴产业、国家和区域经济提供了关键新材料技术支撑。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列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6年获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列排名A+,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

本学科目标定位是:到2025年,进入世界一流材料学科行列,突破建筑材料绿色制造工程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材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材料和国防尖端武器装备发展需要的关键新材料及其加工制备新技术,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成为材料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教职员工440名,教授167人,副教授1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达国家院士6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以及湖北省级教师/教学团队称号5个,国家级人才23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14名,同时10人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学科建设了一支以院士、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首席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为学术带头人,整体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创新群体等省部级团队20余支,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17项。

学科依靠党建引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守文化传承,形成了以“团结、合作、专注、创新”为核心的独特学科文化,培育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杰出工程师奖1人。

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办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本科生2910余人,研究生2420余人,是我国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前列、行业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开设了覆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门类齐全的材料类专业,共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国际交流:

瞄准国际一流,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牛津、密歇根、日本东北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实质合作,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2007年)和“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2013年)2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2009年以来,与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2项,总经费5600万元;联合培养研究生40余名,联合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主办有影响的国际会议20余次,包括第35届国际热电会议、第13届国际非晶态固体物理会议、《Nature》能源材料国际会议、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和2019《自然》太阳能燃料国际会议等。

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特色班本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国际化培养途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英国玛丽皇后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2+2”“3+2”“4+1”等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近100名学生参与。2015年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依托本学科建立了全国首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科研及成果:

近五年,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973”、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武器装备重点型号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30余项,其他各类各级项目300余项,总经费12.5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取得的一批应用技术成果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本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

1、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战略性新兴建筑材料

2、面向国防尖端武器装备的关键新材料

3、高效能源转换与储能新材料

4、光纤传感关键材料与技术

5、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关键材料与技术

6、前瞻性新材料:从理论设计到材料实现

二、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工程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

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材料工程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十分广泛,通常就职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导航、测量、医学电子设备、控制设备制造,传播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制造,航天设备和零件制造,塑料橡胶产品制造等。

三、专业方向

材料工程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4.50万

七、招生地区

湖北

·相关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非全日制MBA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设有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学院设有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电子与...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非全日制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致力于培养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艺术设计高端人才,设置有设计学、艺术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非全日制美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致力于培养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艺术设计高端人才,设置有设计学、艺术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非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致力于培养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艺术设计高端人才,设置有设计学、艺术学...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非全日制英语口译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于2001年,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外语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外语部合并组建而成。...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非全日制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于2001年,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外语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外语部合并组建而成。...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非全日制MEM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源于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土木科,拥有120余年的办学历史,位于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非全日制机械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简介 汽车工程学院位于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是学校特色学院,创办于1958年。学院设有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

·评论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