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上海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 简称:上海师大
  • 地区: 上海
  • 类型:综合类、公办
  • 学制:2~3年
  • 学费:¥3.00~16.0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教育学院前身为1954年设立的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1983年9月,原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发展为三个各自独立的机构,即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管理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部。1997年3月24日,合并成立教育科学学院。2002年6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科教育研究所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新的教育科学学院。2006年10月16日,撤销教育科学学院行政建制,成立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现下设6个系:教育系、心理系、管理系、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和教育技术系。建有5个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小学教育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高等职业研究所;10个中心: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心理学重点实验中心、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测评研究中心、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心理学;横跨教育学、心理学两大学科的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师教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硕士点(学术型):教育学原理、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初等教育学、教师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3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型):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应用心理硕士;4个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和教育技术学。学院已具有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研究能力。有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比较教育学;2个市级本科教育高地: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小学教育;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专)建设点: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小学教育;1个上海市应用本科建设项目:学前教育;2个校级重点学科:高等职业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较高层次的论文、著作,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奖、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奖,在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和管理学科上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同时,学院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强化了教师教育特色,在为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98年的城市与旅游学院。2003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师范大学管理,与城市与旅游学院共同组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同时采用两个名称的合一教育机构。学院现有工商管理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企业管理、旅游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旅游管理(MTA)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会计、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休闲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西餐工艺、烹调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财务管理、空中乘务等15个专科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10名。拥有原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3人,“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之“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20人。“教育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其中1人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展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1人担任酒店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1名教师获评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首届“旅游教育突出贡献人物”,1名教师获评“旅游教育名师”。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项目,并依托该学科,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及专业学位点建设,加强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突出旅游特色,创新学科发展模式。在科研机制建设上,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发展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提升学科话语权和行业话语权。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33项;获企事业委托项目104项;发表学术论文465篇,其中,重要、权威期刊论文52篇(SCI论文25篇,SSCI论文9篇),CSSCI、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期刊论文91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学院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与知名高校及权威旅游组织机构开展高水平、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学报《旅游科学》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的来源期刊。学院现为世界旅游组织(WTO)附属成员、亚太旅游协会会员(PATA)、国际展览产业联盟(IEIA)成员,中国旅游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创始成员,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创始成员。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创立于1971年,2002年成立美术学院。学院下设4个系和1个独立教研室,分别是美术教育系、造型艺术系、中国书画系、艺术设计系和史论教研室;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分别是: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同时设有艺术硕士(美术、艺术设计)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招收油画、综合绘画、中国画、书法、艺术管理、美术史论、艺术学理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美术学科教学论等专业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八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美术学(师范)、绘画、中国画、书法学、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学院在校本科生665名、硕士研究生325名;现有教职工95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3名,硕士生导师45名,特聘兼职教授15名,外聘教职工近50名。美术学院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和最具规模的综合性美术学院之一。近50年来,美术学院为上海乃至全国尤其是华东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美术教育和美术专业人才,上海地区80%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培养的。多年来,学院师生在一系列国家级的美展和国际大展中获得重要奖项。今天,学院不仅拥有俞晓夫等重量级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拥有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享有很高艺术声誉的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和设计师。近年来,学院又从海外吸引了一批学成归来的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大大充实了整个学院的教学力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是一所培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管理学类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特色的综合性学院。学院以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为主体兼具外国留学生教育。学院以“荣誉源自责任”为价值理念,以“成为卓越和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商学院”为愿景,以“成就每个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梦想”为使命,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方向。学院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为国家培养能够为家庭负责和为社会负责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业教师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1人,教授17人,副教授47人,硕士生导师54人。学生总人数近3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2500余人。学院拥有六个经济类金融类本科专业:经济学(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金融学(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投资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保险学。三个管理类本科专业:财务管理(ACCA方向)、资产评估、电子商务。四个中外合作本科专业:中美合作经济学专业,中法合作经济学、中法合作广告学、中法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处理方向)。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全英语硕士点。同时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开设了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还设有三个专业硕士授予点:金融专业、会计专业、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院还独立开设有留学生全英语教学项目,涉及的专业有:经济学、法律和工商管理MBA。学院设有6个系:经济系、财务管理系、金融系、投资与保险系、企业管理系、商业数据系,二个中心:实验教学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为服务于上海城市发展与建设,学院还成立了全球资本创新研究院,承担了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及课题。近二年来,学院教师科研、学术成果硕果累累。出版专著近200余本,教材20余本,发表论文1000余篇。学院的教学特色将课程划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核心层为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由学院教师承担;中间层为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由学校、学院骨干教师承担;外围层为核心技术类课程,主要由校内外专家和企业高管、技术人员以课程或讲座的方式教授。近年来商学院利用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茆训诚工作室”、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创新资本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等不同层次研究机构以及“上海经济学会城市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上海世界经济学会一带一路泛区域发展与合作研究专业委员”等学术平台积极服务于国家和上海发展重大战略,在“创新资本与金融风险管理”、“全球城市发展与竞争力”、“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房地产与住房保障政策”、“一带一路与全球城市治理”、“彩票指数研究”、“商业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星级评介”等诸多领域形成了自身研究特色,承担系列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领导批示。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坚持理论教学加教案教学加实验教学加实践教学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心下设管理研发中心、实验教学中心、远程实验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已成为一个集教学功能和产学研为一体;集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根据开放的国际化办学的定位,商学院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优势,集中外合作大学之特长,合理配置课程和教材,汇外国专家教授、校内外师资和学院骨干教学力量于一体,基本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学院现有国际合作院校二十余所,以欧美大学为主: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创办了四个由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至今已有20年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并与法国巴黎南大、美国犹他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保持着长久、深入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国外优质的课程,实现国际、国内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国际合作办学的宗旨。自1998年以来,学院已聘请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外籍专家400多人次,涉及150多门的专业课程。在引进优质课程的过程中,学院重视对欧美国家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借鉴,多次召开中外教师教学研讨会,探讨和优化教学模式。近年来,我院与海外兄弟院校定期开展美国韦伯大学商业计划大赛、纽约洲立大学奥斯威戈中美学生学术论坛、犹他谷大学中外教师教育论坛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国际项目,为我院师生提供了展示专业技能、广泛交流学习的国际化高端平台。学院为学生开拓了多种出国留学项目,旨在为学生累积实践经验、培养独立的生活与学习能力、扩大国际化视野提供条件,把国际化教育平台提到更高的层次。自2001年起,学院推行2+2和3+1为主的学生出国留学项目,双方大学互认学分,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获得双学位证书。截至2020年,学院已有1400多名学生赴美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已有500多名学生在国外完成本科学习后选择在国外升学读研或在当地工作。在回国的学生中,其就业范围包括了金融机构、本地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领事馆等各个领域。学院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新模式,专门成立了学院学业拓展中心和学院职业发展中心,通过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成果。学院在学生职业发展的教育上开拓创新,稳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从体系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化多样化,教育视角国际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全球化竞争能力。秉承上海师范大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本科教育为本、以教育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严谨求是的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民主自由、活泼开放的人文环境和个性昂扬、健康成长的个性化发展平台,是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共同奋斗的目标。2021年4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2.50万

    ]
  •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自1972年。其早期发展先后经历了文艺系、艺术系两个时期。1987年独立建制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2002年由原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行知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合并成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院已建成具有完整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现代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40人。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硕士(MFA)授予权,同时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录音艺术四个本科专业及音乐表演(中俄)教育部项目。学院的教育与艺术实践机构主要由钢琴系、声乐系、器乐系、音乐理论系、舞蹈系、音乐科技系、教师教育部、艺术实践部、公共艺术教研部等6系3部和艺术团组成。艺术团包括:青年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行知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手风琴乐团、长笛乐团、筝乐团和韶琴乐团等九支团队。学院师资队伍日益完善,其中不乏从专业团队引进的知名演员、高学历的“海归”人才、有一定知名度的音乐教育家和屡屡得奖的表演艺术家、以及在上海音乐界及音乐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同时,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全职驻院任教。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40万

    ]
  • 哲学与法政学院前身是1954年9月1日诞生的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政治教育专修科。1956年8月,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拆分为第一、第二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科留在第一师范学院。1957年8月,第一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科停办。1958年秋,第一、第二师范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59年重建政治教育科,1962年再次停办。1978年5月,上海师范学院创办了政治教育系。1984年,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从政治教育系分出。1989年,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治法律系。1996年11月,政治法律系、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和商学院合并成立法政商学院,后更名为法商学院。2001年12月,奉贤校区的管理学院与法商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法商学院。2003年1月,法商学院的经济贸易系和工商管理系与资产管理学院组成商学院,同年3月,法商学院更名为法政学院。2008年1月,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社科部归到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年6月,以哲学系为基础成立哲学学院,成为挂靠法政学院的三级学院。2016年4月,哲学学院归并到法政学院,成为哲学系,法政学院更名为哲学与法政学院。学院现设5个系:法律系、行政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和哲学系;建有9个研究所: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敦煌研究所、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法治与人权研究所、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所;建有5个研究中心:法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亚洲学研究中心、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与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校纪委联合建设)、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上述研究机构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现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外国哲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哲学、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社会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法律硕士(含法学与非法学)和公共管理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拥有法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哲学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223人;博士研究生42人,硕士研究生930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学院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哲学学科是上海市高原学科和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中国哲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宗教学是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学科;行政管理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伦理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学、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国际关系等是学院的优势学科。拥有1个上海市级法律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人。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方广錩教授、刘作翔教授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队伍。学院办有《藏外佛教文献》(CSSCI)、《东方哲学》、《比较政治学研究》、《政治人类学评论》、《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等刊物。在国际交流方面,目前学院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春田分校、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建有资料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验室、模拟法庭、语音教室、学院网站、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网站、哲学论坛网站、33个社会实习基地。学院将以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充实现有学科内涵,提高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努力把哲学与法政学院建成上海师范大学应用文科的重要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简称:上海师大 地区: 上海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16.0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上海师范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