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内蒙古大学 > 招生学院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 简称:内大
  • 地区: 内蒙古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2~3年
  • 学费:¥2.40~7.5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法学院(原法律系)始建于1981年,1982年开始正式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及科研机构。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基地和法学学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最早获批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专业也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首批品牌专业。目前,本科专业同时招收普通文科学生和蒙授文科学生。法学院有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本科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1个。2012年,法学院获批成为国家“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法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共建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经教育部批准为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法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也成为自治区专业学位改革试点单位。法学院有教师59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授9人,副教授2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博导3人,兼职博导4人,硕导29人。法学院设有内蒙古大学党内法规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民族法研究中心、人权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目前,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重点科研项目2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教师中,1人任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20人在国家级法学学术研究团体任常务理事或理事。多名教师受邀参与自治区地方性法规起草和自治区司法机关组织的重大疑难法律问题论证工作。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学术交流,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余人(次)。近五年,学院教师出版专著22部,在《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研究优势逐渐显现。法学专业除开设必修课以及专业方向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外,还设有辩论课、模拟审判训练、社会实践、司法检验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学校图书馆、法学院资料室藏书共计12万余册,丰富充足的文献资料极大地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法学院近40年的办学历程中,已培养本科生36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绝大部分已经成为自治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边疆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起点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学院必将坚持“立足北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努力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2019年8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2002年,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内蒙古大学调整学科布局、整合相关资源,组建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学院下设行政管理学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土地资源管理系、政治学系五个教学单位。学院有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基地”、“民族地区大数据研究中心”、“内蒙古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内蒙古廉政研究中心”5个科研平台。学院有图书资料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和心理学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辅助机构。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五个本科专业及行政管理与电子政务双学士学位专业。截至2019年7月,学院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管理岗和教辅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学院还特聘一名长江讲座教授,2名公共管理学科“资深教授”。目前,学院共有各个层次学员1525人,其中本科生852人,硕士研究生107人,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566人。公共管理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边疆、面向全国”的办学方针,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中心,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是边疆民族地区首批、国家第二批获得授权的单位。在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是自治区品牌专业。学院立足于自治区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注重发挥学科交叉和综合优势,大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科学研究。学院积极投身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培养各级各类公共管理人员,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美国密苏里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相关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和承办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今后的发展中,学院将努力发挥内蒙古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省(区)部共建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院校的优势和条件,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自治区一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党政机关决策的重要咨询基地、区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内蒙古大学经济系。经过40年的发展,学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在“211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涵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下设理论经济系、应用经济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系、金融系、会计系6个系和资料文献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的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缘经济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研究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中心、能源经济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经济管理学院是“中国高校数据联盟”单位,建有“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与乌拉尔联邦大学共建1个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中俄行为经济学联合实验室;与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共建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时承担着少数民族经济博士学位点的建设任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BA(含EMBA)、MPAcc、MF、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10个本科专业,还开设了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政治经济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包括自聘人员),其中专任教师77人、教辅人员2人、党政管理及服务人员2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5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4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3人、二层次1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2人,中美富布赖特学者1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支持团队3个。“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团队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于2016年获得滚动支持。学院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拥有经济学和金融学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管理会计、宏观经济学、投资银行学理论与实务3门自治区精品课程,以及1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288(含留学生52人)、学术型研究生180人(含留学生36人)、专业学位研究生740人,另有双学位本科生502人。学院一向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2011年以来,全院教师出版专著71部,发表论文54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0篇,发表在《管理世界》和《经济学季刊》等CSSCI、CSCD论文166篇。2011年至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2项,并承担了200多项自治区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学院与美国、日本、英国和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爱知大学共建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建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SUCCESS),建立并强化了与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蒙古国科学院、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布里亚特大学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成功申请了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瑞士海外发展署(SDC)、日本爱知大学、美国文化交流中心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学院处于不断创新与整合的关键时期,正全面总结以往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坚持“经世致用,管人悟道”的院训,践行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进行治学,力争成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一流、具有中国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准的经济管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40万

    ]
  •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成立于2008年。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现有历史学、旅游管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文史哲基地4个专业,其中文史哲基地为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学为自治区品牌专业。中国史和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专业方向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旅游管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旅游业运营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方向上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594人、硕士研究生104人、博士研究生5人,另有学历教育留学生24人。设有1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内蒙古大学草原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内蒙古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西方文明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平台;凝练形成内蒙古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西方文明史和草原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3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管理人员3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兼职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8%。学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共获批2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和10余项横向项目;项目经费达6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含合著)、编著3部、译著1部、古籍整理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检索150余篇。共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5项。学院秉承“史德求真,旅道崇美”的治学理念,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倡导现代旅游文明,在知识的传承和真理的探求中,鼓励学生“多学多行多思,求真求善求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并有很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努力为师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氛围。今后,进一步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凝练队伍,力争在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在创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中为自治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简称:内大 地区: 内蒙古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7.5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内蒙古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