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集美大学 > 招生学院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
  • 简称:集大
  • 地区: 福建
  • 类型:综合类、公办
  • 学制:3~4年
  • 学费:¥3.00~7.5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前身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8月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至今已走过100年的历史。学院设有财税系、金融系、国贸系、投资系、经济系和会计系六个专业系,拥有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六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税务硕士、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地方财政绩效研究中心、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金融资产配置与管理研究中心、海西经济运行效率与风险测评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财经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财经文献资源信息中心和创业教育中心。现有在校本科生2585人,硕士研究生123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46人。学院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突出创新的原则,全方位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教学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致力培养创业型高级财经职业人才,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生荣获全国三好生1名,福建省十佳大学生1名,省级三好生15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0名,省级先进集体8个。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4项。财政学专业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地方财政绩效研究中心成为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成为厦门市人文社科基地,海西经济运行效率与风险测评研究中心成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优秀基地。应用经济学学科列入集美大学优势学科(第二层次)培育计划。财政学、会计学入选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130多项;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2篇(其中核心刊物以上论文136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主编教材(教学用书)21部;有4项成果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成果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财经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横跨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集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开设的实验课程涉及10大门类,可开出实验项目82个。创业教育中心积极整合与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心主要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讲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报告和讲座、创业教育选修课程等。此外,学院还建有26个校外实习基地。自1920年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财经教育以来,共培养了5万多名中高级财经专业人才,校友分布祖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密布八闽大地、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等有关国家。许多校友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成为商业名家,有的成为实业届精英,有的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而更多的是成为财政、税务、金融、国贸、投资等行业的业务骨干,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和侨居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母校赢得福建财经人才摇篮的美誉。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厦门市人民政府、陈嘉庚国际学会和集美大学“三方”联办的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33人、在读博士11人;韩国教师1人、巴基斯坦教师1人、台湾教师3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3人。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设三个方向:企业管理、会计学含审计、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审计学、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5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2个学科门类。学院现有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1项、国家创业类慕课1门、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1门等。学院依托福建省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邮轮旅游专业方向,并已建成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的邮轮旅游实验室,为邮轮旅游人才培养及相关社会服务提供了高端平台。学院与中博教育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为国际高端经管职业人才(ACCA/CMA/CFA等)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学院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三方联办”的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底特律大学,英国利兹都会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德国柏林洪保大学,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管理大学,台湾地区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中原大学、澎湖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同时,学院与上述高校特别是台湾地区高校开展了实质性多元化的学生对等交换。工商管理学院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和科技创新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莘莘学子。学院为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和创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设置了学院学生三创工作室,工商学子在全国“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朝气蓬勃的青春风貌。学院优质生源充足,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本一批招生,入学成绩排名学校前列。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均在95%以上,在全校名列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校友遍布海内外。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8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及国学专门科,2021年8月25日,原集美大学文学院与集美大学法学院合并,组建成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文创方向)、戏剧影视文学、社会工作、法学(法学方向、海商法方向)等五个本科专业(方向)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教育中心。社会工作为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和汉语言文学为校级一流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本科生2086人,硕士研究生187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职教师94人,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福建省级名师1人,厦门市优秀教师2人,厦门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5人。学院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创业类慕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认证课程;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特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省教改项目6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了大学生辩论赛、模拟法庭、法律服务志愿者、“凤凰花助飞”夏令营、“踏梦”志愿行、“闽秀”志愿行、嘉庚精神诵读、学院原创文学奖、微电影大赛等多个学生实践和活动品牌项目。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1项,其他各级纵横向课题257项。教师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家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篇。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厦门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其他奖14项。学院现有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西社会建设与社会服务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2个厅级平台。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坚持“以海强校”、“‘工海’融合”的发展思路,围绕“闽、海、台、侨”特色,整合涉海学科资源,推动海洋学科建设,为学校早日建成“工海”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30万

    ]
  • 集美大学理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8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理科和史地科),本科层次办学则始于1994年组建的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2004年3月原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集美大学基础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和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合并,组建成立集美大学理学院。目前,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两个专业系,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育(数学)专业硕士,现有在校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建有数字福建大数据建模与智能计算研究所、智能计算与优化控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基础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若干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公共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9人,专任教师120人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52人、高级实验师3人、博士7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优秀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3人(次),福建省劳动模范1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3人,厦门市劳模2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厦门市“三八”红旗手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等。集美大学理学院聚焦“双一流”建设,精心创建一流专业,努力培育优势学科。在教学教育改革方面,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精品课程2项;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3人。近几年先后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数学学科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几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等各类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超过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50多篇。在学生培养方面,先后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国家级奖励74项;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福建省单片机设计大赛等省级奖励93项;荣获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第四届福建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福建省第二届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等4项省级集体荣誉。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将继续秉承“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以交叉学科为新兴增长点、主动服务国家急需发展的战略领域产业”的发展目标,为集美大学创建“双一流”高校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1985年集美师范专科学校设立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并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从1985年至1999年,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起改称“政治教育系”)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服务教育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办学宗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出十四届近千名学生(其中1991年未招生),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福建省内的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而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地方教育单位和党政机构的重要力量,为地方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1993年集美师范专科学校更名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9月集美大学成立,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集美大学并更名为师范学院。被并入集美大学的同时还有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高校,四所高校中,福建体育学院有独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机构设置,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有独立的社会科学部机构设置,厦门水产学院有社会科学部、经贸系系部合一的机构设置。厦门水产学院社会科学部(经贸系)从1993年到1998年培养了六届学生,为社会输送了近三百名经济人才。1999年10月在集美大学实现实质性合并时,以原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为基础,结合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的社会科学部,以及福建体育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力量,组建新社会科学系(部)。新成立的社会科学系(部)师资实力大增,从2001年起社会科学系(部)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2003年起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原设于航海学院的法学专业(海商法方向)也于2008年整合归口本单位。2006年社会科学系(部)办学水平再上一个层次,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007年社会科学系(部)更名政法学院,成为拥有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点,两个本科专业,并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集美大学二级机构。2014年11月,政法学院分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法学院两个单位,其中社会工作专业、法学专业、法学专业(海商法方向)划归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则专门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研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有两个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研究、特区经济理论与两岸关系研究。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区经济理论与两岸关系研究方向则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区经济理论实践、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问题。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又承担了学科教育(思政方向)专业硕士的培养任务,招收该方向教育硕士研究生。2021年10月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7年4月13日,更名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适应新形势下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目前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福建省教育工委确定“福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马克思主义学院“1+N”建设引航计划组团负责单位,厦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中心主任单位,学院拥有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陈嘉庚与爱国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陈嘉庚精神、军事理论等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6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多人,有校内研究生导师19人,另有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12人。学院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目前已形成一支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推出一批影响广泛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培养一批理论扎实、能力突出的研究生。面向未来,学院将牢牢把握学科使命,紧紧围绕我校建设“工海”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和地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和“工海”等领域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美术与设计学院前身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25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艺术科,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前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福文、前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胡一川等著名美术教育家,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78,研究生119人。学院形成了设计学、美术学、动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学科等具有较强学术实力的研究团队。在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动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环境设计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美术学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近五年来,学院有5位教师创作的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8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24篇,发表艺术作品58幅。学院每年举行近百场次学术报告会、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习近平、李岚清、钱伟长、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学院考察指导工作,近五年来有近百场次中外人士来学院参观访问。学院设有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台美术研究中心、厦门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两岸美术社科研究中心和集美大学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设美术、艺术管理、动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五个本科专业,面向福建省招收师范类学生,面向全国招收非师范类学生。学院位于著名的集美学村科学馆园区内,园区拥有3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和省级文物保护建筑,是陈嘉庚先生早期创办的校园建筑。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新西兰、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将继续秉承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于处事”的校训,坚持术学并重,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 沧海砥砺,薪火绵延。1918年3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乃立国之本”的信念,秉持“兴教育,启民智,首应培养师资”的教育救国之道创办了集美学校师范部,经历了集美师范、厦门师专、集美师专、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后为今天的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百余年来,师范学院以“诚毅”为校训,历经沧桑依旧弦歌不辍。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高级职称20人,博士学位教师17人,硕导20人。学院内设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5个教研室,教育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心理3个研究所,教师教育实验中心,职业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学院现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硕士学位点和少数民族预科班,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学院在多元实践探索下,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5项,各类纵横向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省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省教学优秀成果奖1项;“福建省教师教育类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福建省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福建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骨干培训基地”等多个省级平台发挥出重要作用。落地学院的“厦门市教育立法与政策研究基地”持续为厦门教育发挥智库作用。师范生在全省、全国的教学技能大赛、诗歌创作、朗诵、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连获7年省优团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荣获“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称号。学院以为社会培养优质基础教育师资为己任,积极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与少数民族教育扶贫工作服务。目前,学院教育学学科被立项为省级应用型学科,小学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与新西兰幼儿教育师范学院等签订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学院在《集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行动方案》的指引下,以百年实践探索为新起点,大力推进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经历50多年变化发展过程。其前身是福建体育学院,于1958年在福州创办,1959年9月改建为福建体育学院。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1994年10月,集美学村五所院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福建体育学院成为其中一个学院,现名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04年4月学院又与大学的公共体育教学部组成新的体育学院,现有5个专业委员会、14个教研室和1个综合实验室,3个研究所,同时体育学院还担任着集美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开设专业有: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等。学制以四年本科为主,拥有体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教职工14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学院有专任教师116名。教授13名,副教授42名;教师中国际级裁判员8名,国家级裁判25名,运动健将12名。学院占地面积160余亩。校园终年花木葱茏,四季景色宜人,拥有教学实验大楼、标准田径场、带8米跳台的标准游泳池、百米塑胶风雨跑道、塑胶篮球场、竞武馆、训练馆、综合训练馆、排球馆、网球场、拳击馆、散打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举重房等场馆设施。设有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保健、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实验室,共开设有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和选修课共124门,其中田径、运动生理学、武术专项理论与实践、排球四门课为省级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被评为福建省特色专业,体育学一级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学院于2011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学院学生在运动竞赛水平上在福建省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海峡两岸赛艇比赛、省运会、省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为集美大学乃至福建省赢得荣誉,学院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本科四年教育过程中,除突出师范性以保证学生毕业生能胜任中学体育教育外,我们还承担培养社会各类体育专业人才、教练员及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以此同时,学院还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第二专项选修课程,扩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度,以适应社会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实习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学校、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至今为止,我院已培养8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学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的学生遍布全省各地,除在各级各类学校担任体育老师及教练员外,许多学生还就业于公、检、法、税务、武警、企业等行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无论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认可,不少学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这些表现出色的校友,不仅是学院的骄傲,也是社会的骄傲,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从严治学、治院的结果。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12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出版论著、教材6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沿海、侨乡和厦门经济特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同新加坡、日本、菲律宾、韩国、朝鲜、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了办学活力,也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外国语学院由原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外语系(1977年复办,199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和集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由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学校的公共英语教研室合并设立)于2004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学院下设1个综合办公室,6个系部——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术科英语教学部、航海公共英语教学部,2个研究所----集美大学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集美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3个中心----学科竞赛指导中心、语言服务中心、语言实验中心。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和翻译三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有师范英语和商务英语两个培养方向;英语教育硕士点、翻译硕士点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获批,同时学院与文学院联办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硕士点。截至2021年5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4人。大学英语、术科英语教研室负责全校13000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航海公共英语教学部负责航海类水上专业公共英语教学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专职党政管理人员1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40人,讲师79人;硕士生导师(不含校外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生教师24人,硕士学位教师95人。此外,学院聘请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客座教授2人,每年还聘请外籍专任教师近20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形成了文学、文化、语言学、翻译学、日语等5个学术团队,在语言学、外国文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学院教师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近30部;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获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项、福建省在线精品课程7项,福建省实践类一流课程1门,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福建省教学团队1个。学院设法筹集经费用于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已初步建成功能齐全、数量充足、性能稳定的外语教学设施。学院现有语言实验室5间,共350个座位;口语专用教室8间,共320个座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机房6间,共800个座位;多媒体教室31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1间;新建供学生听力考试用的调频发射听力考试系统5套,分布于3个片区,共有202间教室,可容纳近2万名学生同时考试;学院建立外语教学与学习网络平台;拥有Itest系统软件,可以对全校大学英语实现无纸化考试,句酷批改网、四格商务实训平台等软件设施供师生教学使用。这些现代教学设备加快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了办学的效益和教学的质量。由新加坡爱国华人王汉章先生捐资的外语图书阅览室藏书两万余册,为师生更便利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中心,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重视提高教育硕士学术能力水平及其教学实践能力。2018届教育硕士8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两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分别获得全国第七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和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学院毕业生既有较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又有一定专业的方向和技能,深受社会欢迎,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00万

    ]
  •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1925年创办的集美师范高师艺术科,1999年成立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2009年更名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习近平、贾庆林、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都曾来院考察指导工作。9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台湾交响乐之父”蔡继琨;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曾雨音;新西兰黄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李建泉;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谢嘉幸等著名音乐教育家,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被誉为“福建音乐教育的师资摇篮”。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音乐教育与艺术硕士两个专业硕士点,下设音乐理论、钢琴、声乐、器乐、舞蹈五个教研室。拥有福建省艺术综合训练中心和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民族音乐与教育研究中心”两个平台,设有音乐研究所、艺术实践部和实验室。现有教职员工66人,专业教师5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0%。现有在校本科生577人,硕士研究生55人。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每年举行近百场次学术报告会、音乐会,营造了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学生在全国和省市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150余项;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省级以上成果获奖10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许多教师活跃于国内外艺术舞台,并荣获世界合唱比赛金奖、德国唱片公司的“古典回声奖”、国际第四届中国器乐赛专业琵琶青年组金奖等奖项。师生先后参与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全国总工会礼赞新中国70华诞晚会、北京现代音乐节、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等大型文艺表演。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师生先后赴北美和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香港等地交流演出,为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普及优秀音乐作品做出积极贡献。学院秉承“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在人才内培外引、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对外合作、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奋进,为学校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50万

    ]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
简称:集大 地区: 福建 学制:3~4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7.5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集美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