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吉林师范大学 > 招生简章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 简称:吉林师大
  • 地区: 吉林
  • 类型:师范类、公办
  • 学制:3~3年
  • 学费:¥2.10~2.1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海丰大街1301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3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和思想品德教研部(始创于1959年,2006年组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9月以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原为1958年创建的政史系,后经政治系、政法系的历史沿革,至2002年更名为政法学院)为基础,与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并,优化重组为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

目前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优势特色A类),学院另负责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阶段性人才培养任务;学院共设有6个教研室,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形式与政策教研室、教法教研室,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及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优化师资团队建设作为办好、做强学院的第一要务,分层次、有重点地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注重改变教师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努力建设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和谐向上的软环境和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目前,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教师学缘结构不断优化,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的师资占85%,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5人,占比27%;副教授21人,占比38%;高级技术职称共36人,占专任教师的65%;博士31人,占比55.3%;硕士21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共52人,占教师总数的93%。其中,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第四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吉林省第六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1人,国家教指委(哲学)委员1人、全国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1人、中宣部马工程《伦理学》审稿专家1人、吉林省“十二五”项目评审专家2人,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2人,省名师工作室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四平市十佳社科学者2人,学校黄大年式模范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学能手5人,四有好老师1人。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最早(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外国哲学、宗教学、中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科技哲学、法哲学、课程与教学论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1个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授权点。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哲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分别成为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和B类。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3门省级优秀课,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省级精品课。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00余篇。主要发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动态》、《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报刊杂志上。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CSSCI检索期刊8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教材1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项目、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等9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达2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学院拥有4个研究基地、3个研究所、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创新团队,分别是吉林省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吉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4个研究平台,以及哲学研究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新时代传习所3个研究所,哲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和哲学科研创新团队。此外,2017年学院着力推进了“一师一课”基层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这些研究机构和平台,对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践行“好学近知、力行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坚守、改革、突破、弘扬”的办学方针,坚持从以德树人、以爱育人、以智启人、教书育人着手,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慎思、体悟、践行,把立德与树人融通起来,把知识增长与人格修养结合起来,把成长成才与服务社会衔接起来,有效启迪和激发了莘莘学子博学明理的心智与好学乐学的热情。学院现有在校生676人,其中,本科生510人,研究生245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单位、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院被评为四平市劳动模范集体;2007年3月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4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度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12年哲学被评为省重点学科,此外,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中居于第52位(其中121所参评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学校56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校65所,硕士学位授权学校中排名第4位)。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学科上榜上海软科发布的“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17、2018年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中,由我院指导的学生团队分屡获一、二等奖,其中一个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三等奖。

2018年,我院被评为吉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围绕“吉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要求,正在不断加大力度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真正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推出科研精品的学术高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阵地。

学院始终秉承着“德贵日新、通理达人”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很多校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或就职于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岗位;硕士毕业生多数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并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总之,一个底蕴深厚、锐意进取、团结合作、蓬勃向上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衷心地欢迎更多有志向的学子、学人踊跃前来就读、深造和发展。

二、教育学专业简介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一般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体育、美育、学校管理等几个部分。

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需要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利于揭示教育规律,论证教育原理,说明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

三、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思政)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2.10万

七、招生地区

吉林

1.鉴于各方面情况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方式:QQ邮箱:461934789@qq.com,我们将24小时内及时沟通与处理。
最新资讯
评论
评论成功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简称:吉林师大 地区: 吉林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10~2.1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师范类、公办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海丰大街1301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吉林师范大学 > 招生简章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3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和思想品德教研部(始创于1959年,2006年组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9月以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原为1958年创建的政史系,后经政治系、政法系的历史沿革,至2002年更名为政法学院)为基础,与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并,优化重组为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

目前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优势特色A类),学院另负责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阶段性人才培养任务;学院共设有6个教研室,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形式与政策教研室、教法教研室,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及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优化师资团队建设作为办好、做强学院的第一要务,分层次、有重点地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注重改变教师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努力建设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和谐向上的软环境和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目前,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教师学缘结构不断优化,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的师资占85%,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5人,占比27%;副教授21人,占比38%;高级技术职称共36人,占专任教师的65%;博士31人,占比55.3%;硕士21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共52人,占教师总数的93%。其中,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第四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吉林省第六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1人,国家教指委(哲学)委员1人、全国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1人、中宣部马工程《伦理学》审稿专家1人、吉林省“十二五”项目评审专家2人,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2人,省名师工作室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四平市十佳社科学者2人,学校黄大年式模范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学能手5人,四有好老师1人。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最早(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外国哲学、宗教学、中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科技哲学、法哲学、课程与教学论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1个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授权点。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哲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分别成为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和B类。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3门省级优秀课,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省级精品课。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00余篇。主要发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动态》、《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报刊杂志上。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CSSCI检索期刊8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教材1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项目、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等9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达2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学院拥有4个研究基地、3个研究所、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创新团队,分别是吉林省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吉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4个研究平台,以及哲学研究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新时代传习所3个研究所,哲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和哲学科研创新团队。此外,2017年学院着力推进了“一师一课”基层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这些研究机构和平台,对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践行“好学近知、力行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坚守、改革、突破、弘扬”的办学方针,坚持从以德树人、以爱育人、以智启人、教书育人着手,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慎思、体悟、践行,把立德与树人融通起来,把知识增长与人格修养结合起来,把成长成才与服务社会衔接起来,有效启迪和激发了莘莘学子博学明理的心智与好学乐学的热情。学院现有在校生676人,其中,本科生510人,研究生245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单位、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院被评为四平市劳动模范集体;2007年3月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4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度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12年哲学被评为省重点学科,此外,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中居于第52位(其中121所参评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学校56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校65所,硕士学位授权学校中排名第4位)。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学科上榜上海软科发布的“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17、2018年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中,由我院指导的学生团队分屡获一、二等奖,其中一个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三等奖。

2018年,我院被评为吉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围绕“吉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要求,正在不断加大力度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真正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推出科研精品的学术高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阵地。

学院始终秉承着“德贵日新、通理达人”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很多校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或就职于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岗位;硕士毕业生多数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并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总之,一个底蕴深厚、锐意进取、团结合作、蓬勃向上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衷心地欢迎更多有志向的学子、学人踊跃前来就读、深造和发展。

二、教育学专业简介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一般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体育、美育、学校管理等几个部分。

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需要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利于揭示教育规律,论证教育原理,说明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

三、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思政)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2.10万

七、招生地区

吉林

·相关阅读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建于2001年。创建伊始,学院本着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严要求的办学宗旨,不拘一格地吸引省内外音乐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来院任...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物理)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简介 物理学院成立于1958年,经历50多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求真务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树立了“以学生为本,强化知识与技能,...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历经四平师专、四平师范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三个历史时期。1958年,文学院前身中文科随四平师专建校而成立。 创...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外语学科始建于1958年,现有英语、商务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朝鲜语、西班牙语7个本科专业,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体育)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体育教研室。1987年成立体育系,2002年伴随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体育系改名为体育学院。体育学院现有教职...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数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的前身是四平师专数理科,在1958年随四平师专建校而成立。1972年更名为数学系,2002年3月更名为数学学院,是我校创设时间最早、培养毕...

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生物)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83年,前身为四平师范学院生物系。1990年,生物系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11月,四平师范学院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非全日制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3

一、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始建于1986年,前身为四平师范学院艺术系,1987年开始招收美术专业二年制专科学生。1998年,专科学制改为三年。1999年,开始招收四年制...

·评论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