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基础医学 > 招生学校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 地区: 吉林、山东、重庆等
  • 班型:周末班、网络班
  • 学制:2~3年
  • 学费:¥0.80~3.50万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2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0912人,其中本科生5432人,硕士生3641人,博士生948人,学历留学生891人。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66人,其中正高级772人,副高级1518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及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2个,天津市级教学名师31人,5个教学团队和10名教师获得天津市“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38门;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教学名师)10项;获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6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2002年和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2013和2014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09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二等奖15项。学校于1997年正式成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国际医学院,留学生生源来自105个国家,留学生教育规模与质量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现有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8门,天津市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5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教育部首个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落户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生导师431人,硕士生导师1300人。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8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研究所15个,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并获滚动支持。“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2691项,经费超14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1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何梁何利奖1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6年学校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大学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天津市临床重点专科16个。4所大学医院获批1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其中肿瘤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总医院、肿瘤医院、第二医院、眼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获批11个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校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聘请159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学校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成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学校以医学科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依托。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育并传承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而不懈努力奋斗。(数据截至2022年3月15日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8万

    ]
  •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现有校本部和医学院两个校区。校本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汕头的北区大学路;医学院校区位于汕头市新陵路。学校占地面积1991.55亩,建筑面积56.61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建筑风格优雅,被誉为“高校建筑之花”。学校借助医学院回迁本部的契机,配合未来大学校园的“中央公园”建设,积极推动新体育馆等建设,营造适合研究、学习及生活的校园环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国际著名企业家、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资助。江泽民同志两次亲临汕大视察,并亲笔题词“任重而道远”给予嘉勉;胡锦涛、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学校指导办学。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超过100亿港元。不仅如此,李嘉诚先生还为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充分显示出李嘉诚“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怀和对国家教育事业重要性根深蒂固的坚定信念。汕大人不负中央、地方各级领导和李嘉诚先生的殷切期待,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奠定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营造了一个培养优质人才的良好环境。汕大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我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临床医学、化学、海洋科学、数学);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1个:基础数学;优势重点学科5个: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特色重点学科2个:海洋生物学、药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4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6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法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4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广东省重点专业4个(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设“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23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12万多人。汕大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研究生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学校已建成一批既能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又能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等。图书馆全面实行电脑化管理,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现有图书167.4055万册,电子图书332.0876万册。学校校园网始建于1990年,经过211工程建设的专项投入,目前校园网已延伸到校内每一栋建筑物,学生可以从宿舍直接上互联网。医学院有五所附属医院和5所托管医院,有6491床,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形成“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权属关系,涵盖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在“2017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中排名第八,并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荣膺“全国百佳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医疗实践机会。全校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居国内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充分利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金和海外关系,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众多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访问学校,为本科学生开设课程或讲座,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詹姆斯·莫里斯、莫言,以及丘成桐、潘毓刚等一批世界级大师,剑桥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著名科学家被聘为我校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并莅临校讲学。我校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近20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制订并实施了本科生、研究生交流计划。学校围绕“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001年起,学校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请外籍人才担任副校长、院长等职务,推动一系列改革项目,被李岚清同志高度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2012年,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决定三方共建汕头大学,支持汕头大学继续深化改革,建设成为一所教育质量卓越,体制机制先进,国际化特色鲜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培养具有鲜明创新、创造、创业特色人才的高水平大学。21世纪的汕头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一所有特色、国际化、受人重视的现代化高等学府,继续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为中国开辟“不一样的办学道路”,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经验”,为社会奉献“不一样的感动情怀”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00万

    ]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44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7个。11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524人,其中教授2062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137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33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49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人选93人。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3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71920人,其中博士生7955人,硕士生18094人,本科生41953人,专科生1614人,留学生2304人。学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网络布局,目前,已经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8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39所,前200的57所。学校与11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32个中外合作平台。学校坚持“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科学运营”的指导方针,积极深化校办产业改革。坚持“校企分开,放管结合”,打造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学校-吉大控股-投资企业”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机制。依托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借助政府、企业等资金支持,创办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吉大正元、吉大▪小天鹅、吉大机电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吉大通信设计院成功上市。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学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757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学校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接近或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起点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到建校100周年时,把吉林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吉林大学将努力做到在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让党和国家满意;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上有所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50万

    ]
  •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背依浮山,面向黄海,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学校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学校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 1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28 亿元,馆藏图书 406 万册,电子图书 140 万册。主办 7 种学术期刊。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设有 36 个学院和医学部,100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 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现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7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涉及 41 个一级学科;拥有博士专业学位类型 2 种,涵盖 18 个培养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类型23 种,涵盖 81 个培养领域。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2 个,山东省重点学科 20 个,山东省一流学科 7 个;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列全国第61位;系统科学和纺织科学与工程 2 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前十名。学校在校生 46000 人,其中研究生 9800 余人,本科生 34000 余人,留学生 1600余人。教职工 3963 人,其中,专任教师 259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435 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1192 人。现有全职院士5人,外聘院士9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15 人,万人计划学科领军人才2人,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青 11人,国家优青 5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4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0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6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7 人,泰山学者70人,省级教学名师 16 人。5人入选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2 个。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 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1 个(国家“111”计划),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7 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7 个,省级特色专业 15 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4 门,省级精品课程 51 门;国家教学成果奖 6 项,省级教学成果 113项,省级教学团队 7 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5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40余个。“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43项。其中, 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6项,列全国高校第74位;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5项,列全国高校第56位。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余篇,其中2017年发表SCI论文1878篇,列全国高校第69位,增长率列全国高校第5位;2018年已发表SCI论文2400篇。ESI高被引论文120篇。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1项(合作)、省部级以上奖励84项、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授权专利1179件。在2019USNews最佳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959位、全国高校第82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列全球第701-800位、全国高校第80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百强,从入围百强到2018年的第69位,成为山东省上升势头最为显著的一家医院。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6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各类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项目200余个。在韩国、美国、乌拉圭建立孔子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合作项目9个。近年来,年均在学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1600余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大人正肩负着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勇担使命,奋发图强,努力将学校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2018年12月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20万

    ]
  • 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属加拿大人、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学校经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专家组好评;2016年成为“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20年,学校“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国家“111计划”。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744.58亩(含5所临床学院),建筑面积125.83万平方米(含5所临床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12.45万册。现有教职工数12860人(含5所临床学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41人(含5所临床学院)。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三全学院。开办有全日制教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具备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校本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132人。学校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国家双一流专业;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3个专业入选省双一流专业;拥有河南省特色学科群(A类)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29个;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和药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0个、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为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建有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校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建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共10286张,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学校还拥有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百余个教学实践基地,多所医院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100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普通本科专业整体列入一本招生,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分数连年位居河南省理科类院校前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年底就业率多年保持100%。2019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临床医学类)通过率达75.79%以上。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近年来,启动“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行动计划”,实施“太行学者”和“太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先后引进双聘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19人,以学校为依托申报获批国家A类外专千人1人。现有5个省级特聘教授,1个省级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学校坚持科技兴校。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等30余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和“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被SCI、S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2916篇。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意大利都灵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建设了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免疫与模式动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等13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樊代明院士、戚发轫院士、徐建国院士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今天的新乡医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荣校、依法治校、开放活校,主动融入“健康中国2030”、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主动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阔步迈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0.8万

    ]
  • 锦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总占地面积994987.60㎡。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4种办学形式;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3个办学层次;有医学、工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6个学科门类;有24个本科专业。学校198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获得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学校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于199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开创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局面,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被教育部批准为“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改革计划项目”。该项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学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早,1978年,学校承担的“稻田皮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贡献奖;1980年,学校在“地甲病”和“地克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成为全国“地甲病”和“地克病”研究中心;1988年,学校的“磁性树脂根管充填材料及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学校现获批建设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3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学校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其中基础医学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学科。学校主办了《锦州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师能力评价》三种刊物。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304人,其中本科生7559人。现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2019年生源位次排名继续提升,省内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五年制医学骨干专业生源位于全省前22%;7省市提档分数高于一本控制线,11个省市提档分数高于控制线100分以上。学校1997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资质院校”,2014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等院校”,201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院校”,来华留学学历生规模连续三年排名辽宁省第3位。学校现有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128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附属第一医院是辽西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附属第二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全科)、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辽宁省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辽宁省口腔健康教育科普基地、辽西地区口腔疾病诊治中心;附属第三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辽宁省职工工伤康复中心、辽宁省糖尿病防治辽西分中心、辽宁省糖尿病眼病防治辽西分中心。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作风正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勤俭办学、克难攻坚”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医学为主,工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校园”、“花园式学校”;连续十二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国民主同盟先进集体”“中国民主同盟先进基层组织”“辽宁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一帮一”育人工程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0万

    ]
  • 沈阳医学院 历史沿革:沈阳医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78年更名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本科学校,更名为沈阳医学院。2001年迁入现校园。办学设施:学校占地面积48.8万平方米,折合732亩。建筑面积24.7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4.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7万册,电子图书21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237种,电子资源数据库29个。学生规模。学校现有学生21254人,其中本科生7916人,专科生1058人,全日制研究生501人,留学生753人,附属卫校学生1219人,同等学力研究生224人,继续教育学生8583人。机构设置:学校设有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18个,教辅机构10个,直属附属医院5个,非直属附属医院18个,实践教学基地150家。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5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10人,副高级职称911人,二级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8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5人,硕士以上学历405人,占比93.1%,其中博士239人,占比54.94%,硕士166人,占比38.16%。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外引进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党组织情况:现有基层党组织共计132个,其中基层党委8个,党总支部17个,党支部111个;党员2260名。国际化办学:先后有来自64个国家的222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十届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73%。在“中国大学留学生比例排名”中,我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六名。学科专业:本科层面,设有医学、理学、管理学和工学4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硕士层面,设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3个二级学科和领域。博士层面,学校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特色专业3个。科学研究:学校建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新型智库、10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三五”以来,获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7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2项、市级科研项目161项),科研经费5359.17万元;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国际、国家授权专利106项;发表SCI论文313篇;出版著作40部。取得荣誉: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获评“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获评辽宁省2021年度餐饮质量安全放心食堂。办学成果:2020年以来,建成药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康复医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树人国际学院、中医药学院、全科医学院(医养结合健康产业学院)8个二级学院。成立科学实验中心,初步完成创办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招生就业:2021年,我校在辽宁省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479分,超过物理类本科控制线143分,位列全省第12名;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20分,超过历史类本科控制线65分,位列全省第24名。14个省投档分数超出理工(物理类)本科控制线70分以上,特别是辽宁、河北、吉林、广东4个省投档分数线超过理工(物理类)本科控制线100分以上。研究生录取创历史新高,214名研究生招生计划满额录取,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近20%。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优势专业生源质量位居辽宁理科生源前列。2021年学校本专科就业率达95.1%,研究生就业率达95.58%,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00万

    ]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地区: 吉林、山东、重庆等 学制:2~3年 学费:¥0.80~3.50万
招生方式 同等学力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班型:周末班、网络班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基础医学 > 招生学校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