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电子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 简称:电子科大
  • 地区: 四川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985
  • 学制:3~4年
  • 学费:¥3.00~6.00万
  • 班型:周末班、网络班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18日。学院下设能源地质系、地质工程与环境系、地球物理与信息系、测绘与土地利用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等五个系和地测实验中心。学院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3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工程”和“测绘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5个本科专业。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与资源与安全学院联合建设“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9人、副教授25人、讲师16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5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1人获中国十佳优秀博士后奖,3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名师奖,3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馨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教授为我国煤田地质与矿山测绘教育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彭苏萍院士和武强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已成为我国地质和测绘领域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学院以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实力雄厚、设备先进、成果丰硕。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2017年地测学院在校学生1742人,其中博士生226人、硕士生571人、本科生945人。学院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学的管理,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各学院的前列。截止到2017年,毕业生中有5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3人,1人获做出杰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1人获中国十佳优秀博士后奖,1个团支部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称号、6个团支部获“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称号、2个班获北京市“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示范班集体”,3个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25人先后获的“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员、团干部”称号,20余人获董事会、IET、邝寿堃奖学金,多人受到校内各项的表彰,在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得多项冠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管理学院办学起源于1953年,前身为原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成立的经济教研室,195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组建采矿工程经济系,1970年更名为经济系,1978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后开始培养研究生,1983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重新组建企业管理研究室,1988年更名为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立后组建经济管理系,恢复招收本科生,2002年更名为管理学院。经过长期的努力,学院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我国较早获批设立管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1986年招收了煤炭行业第一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批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成为全国第三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单位,2009年获批成为能源行业首个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培养单位。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系和MBA(MEM)教育中心、MPAcc教育中心,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2019年底,在校生总数为1958人,其中,本科生736人,硕士研究生1099人,博士研究生123人。学院建立了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龙头,涵盖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具有鲜明能源安全、应急管理特色的学科体系,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等四个特色学科群,管理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学院搭建了以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为主,包括大数据科学与决策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智慧财务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内的多层次研究平台。学院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截至2019年底,学院有在编教职员工61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22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1%。10多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优秀拔尖人才7名。一百多个知名企业高管受聘为校外客座导师。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2015年以来,学生获省部级表彰70余人次,各级各类学术竞赛奖项80余项,在全国性经济管理类学术竞赛中获特等奖3个。15%的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学院共申报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教育部、北京市及有关部委纵向课题22项,横向课题81项,累计科研经费3177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发表SSCI、SCI、EI、CSSCI检索论文62篇。学院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年来校国外学者10多人次。参与组建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生态经济学学研联盟、中国高校能源经济管理创新战略联盟。与知名企业和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98个。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与78名校友共建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学院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文化建设。全面发挥党委在学院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学院着力构建基于精彩理念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打造“五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年度“精彩管理人”评选、“精彩管理大讲堂”等品牌活动,2015年以来,先后有红色“1+1”、大学生社会实践等15项优秀成果获得教育部、北京市表彰。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院确立了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围绕学校建设一流能源科技大学总目标,打造能源经济及安全应急管理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科研基地,到2030年建成优势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指标达到行业高校一流、同类高校领先水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管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8.40万

    ]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下设有矿物加工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化学与应用化学系、实验室,以及煤基浆体燃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清洁加工与低碳利用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35名,博士生导师39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2名,硕士生导师27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2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人才2名,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5名,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名,校教学名师3名。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17个硕士点涵盖矿业工程、化学、化工、环境、材料学等学科领域,6个本科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根据最新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数据,我院负责建设的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一直以来,学院坚持“以本为本”,积极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研究型教学,努力打造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以及第二课堂“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导师指导全过程、创新训练全覆盖、教学科研相融合、思政教育相渗透的育人特色。近三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均在50%左右。近五年来,我院教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20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化工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团体和个人大奖近百项。近十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年到位科研经费逾4000万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水煤浆制备、燃煤固硫、褐煤提质、煤炭地下气化、煤炭转化、清洁能源开发、矿井水处理与资源化、煤化工废水污染控制、矿区生态修复、非金属矿物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很多已转化为生产力。学院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团学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绿缘根与芽”社团荣获全国百佳社团。在校新生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上,多次荣获全校第一名。院团委多次被学校授予“红旗团委”称号,连续12年荣获暑期社会实践“标兵学院”称号。展望未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相关企事业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土木工程学科起源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的矿冶、路工等相关课程。1953年,北京矿业学院成立矿井建设专业,成为国内第一个定位于培养矿山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197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成立,矿山建设工程恢复研究生招生。1998年学校恢复本科招生,矿山建设工程更名为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于1999年恢复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力学学科起源于1950年的焦作工学院时期的数理研究指导组。1951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基础课程组。1952年成立矿山工程力学专业。1978年,矿山工程力学专业恢复研究生招生。1998年矿山工程力学更名为工程力学,并于2000年恢复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1年工程力学和岩土工程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专业于2001年成立并开始本科招生,当时隶属基础科学系。2002年6月,工程力学和建筑学专业整体从基础科学系划出,矿建研究室、岩土所(土木工程学科)整体从资源开发工程系划出,优势学科强强联合,组建成立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02年和2005年,力学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分获批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再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专业于2016年成立。目前,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由5个系(工程力学系、岩土工程系、建筑学系、建筑工程系、城市地下空间系)和2个实验中心(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组成。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力学),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12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700人左右。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2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教授32人,副教授43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和青年长江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学院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奖130余项。学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领导和广大同仁的长期关心和帮助下,力建学院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能源与矿业学院前身是1998年4月在采矿研究室、地质专业委员会、测量研究室、矿建研究室、岩土所、高水所基础上成立的“资源开发工程系”,2002年6月更名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18年12月“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名为“能源与矿业学院”,其中安全学科独立设院。学院下设矿业工程系、资源工程系、放顶煤开采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巷道支护与灾害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学院招收采矿工程、工业工程2个专业的本科生,其中采矿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已连续四次名列第一。学院拥有矿业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资源开发与规划、工程管理3个博士点,采矿工程、资源开发与规划、工程管理3个硕士点,矿业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能源与矿业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3人)、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教师队伍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1人获美国SYDS.PENG采矿岩层控制奖,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煤炭部远程教育名师奖,6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5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人获孙越崎博士后奖,2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人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累计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SCI收录论文200余篇,EI收录论文2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学院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0余项、三等奖20余项。目前在研科研课题110余项,其中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本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能源与矿业学院现有在校生1045人,其中本科生492名,硕士生446名,博士生107名。2人获得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院团委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达标创优”竞赛优秀组织奖,3个团支部获共青团“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11个团支部获“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8个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5人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10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3人获北京市优秀团员等称号。近三年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项,授权专利32项。近五年我院毕业生深造率和出国学习人数逐年增加(2018届深造率达65%),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能源与矿业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为己任,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将能源与矿业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型大学,是一所具有矿业特色,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之一以及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早在50年代初,我校就开始了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至“文革”前,陆续毕业了137名研究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在北京招收研究生。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2003年5月,由于成绩显著,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正式建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具有博士、硕士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11个“十一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50个博士点,96个硕士点。此外,学校还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EMBA)、MPA、高校教育在职硕士和工程硕士等专业研究生学位的单位。目前在校研究生444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85人,硕士研究生3357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其中兼职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17人,硕士生导师112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0%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有2人分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提名奖,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2人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20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到2008年7月,已授予博士学位1191名,硕士学位5693名,共计6884名。2000年至2007年,有6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人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多年来,学校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学校研究生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7年学校成立了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十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0余项,8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2个研究团队分别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十一五”初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目前,在研课题600余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重大项目40项,年度科研经费由“九五”末的1860万元增加到2007年度的1.2亿元。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参加了“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计划”,已经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矿业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互派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校研究生教育将始终坚持能源与安全特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充实内涵,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 文法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注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学院。2004年4月,学院在原基础部基础上组建成立。2012年学院部分学科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今马克思主义学院)。截至2019年6月,学院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21人、讲师及助教49人;另有外聘博导3人。学院是校内唯一招收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学院,现有在校生1268人,其中本科生521人,硕士研究生738人,博士研究生9人。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管理学、文学、法学三个学科门类。本科生教育设有行政管理、英语、法学三个专业,每年全国招生130人;硕士生教育设有行政管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经济法学四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公共管理硕士(MPA)、翻译硕士(MTI)、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教育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积极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2013年成立全校唯一的社会科学科研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廉政研究中心,扩大与中央纪委、中共北京市纪委的合作,推动廉政政策研究和大学生廉洁教育。2014年以来,学院定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方针,先后成立能源政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矿业法研究中心、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非裔美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筹)、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当代语言学研究中心9个科研平台。自2013年以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增加,全院教师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SCI检索4篇,CSSCI检索47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重要刊物转载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各类科研项目金额总计约600万元。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6.00万

    ]
  •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前身是1998年4月在采矿研究室、地质专业委员会、测量研究室、矿建研究室、岩土所、高水所基础上成立的“资源开发工程系”,2002年6月更名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12月原“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分设“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能源与矿业学院”。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应急与安全管理研究所、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工业安全与职业危害研究所、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教学中心、本科生教学中心、实验中心等机构。学院招收安全工程、消防工程2个专业的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入选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8年、2014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已连续四次名列第一,2017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院有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教师队伍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1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院目前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原国家安监总局技术研发平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学院教师共出版教材7部,其中越崎规划教材2部;完成教改项目、教材与课程建设3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近70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项5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EI收录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软件著作权近20件;目前在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科技项目9项。学院现有在校生1113人,其中本科生504人,硕士研究生542人,博士研究生67人。历年来院团委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达标创优”竞赛优秀组织奖。先后获得共青团“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3个、“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11个、“北京市先进班集体”8个、“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5人、“北京市三好学生”10人、“北京市优秀团员”3人。2016--2018年学院所属班级和学生中有3个团支部获“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1个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2人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1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3人获北京市优秀团员、3人获北京市优秀基层团干部等称号;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奖52项,授权专利17项。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将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3.60万

    ]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简称:电子科大 地区: 四川 学制:3~4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3.00~6.00万 班型:周末班、网络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98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电子科技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