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长安大学 > 招生简章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 简称:长安大
  • 地区: 陕西
  •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3~3年
  • 学费:¥2.40~7.5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路中段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1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西安公路学院1978年设立的交通自动控制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3月独立建系,成立了交通自动控制系,1992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并入后更名为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1993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三校合并后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专业学科重组后成立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至今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院涵盖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具有交通控制与管理、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汽车电子和智能仪器等专业特色。

 

学院下设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2个管理机构;设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自动化系、轨道交通及其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试点专业教研室等7个教学系(部);设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交通系统工程、隧道机电系统、轨道交通控制、智能测控与电气传动、智能建筑、建筑设备控制工程系统、微纳电子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长安华驰交通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设有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生智能汽车创新等4个实验室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中心等2个陕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设有与霍尼韦尔(Honeywell)、立维腾(LEVITON)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共建的智能建筑实验室、与英特尔(Intel)共建的长安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与飞思卡尔(Freescale)共建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还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和实验创新基地。

 

学院现设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大类招生专业,其中自动化包涵5个分流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轨道交通及自动化、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智能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包涵2个分流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与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立项为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准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建“自动化”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2个学科博士授权点;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7个学科硕士授权点;有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方向)、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3个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属二级学科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在“九五”、“十五”和“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先后投入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费1500余万元,建设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平台”、“高速公路隧道测控与仿真系统研究开发平台”、“车辆定位与跟踪监控系统研究开发平台”、“交通系统仿真研究开发平台”、“智能测控系统研究开发平台”、“路网交通模型与智能控制仿真平台”、“交通数据采集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平台”、“智能汽车创新实验平台”、“微纳电子器件及应用研发平台”等。“十二五”期间利用中央高校基本条件建设专项资金、交通运输部支持交通类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基金等,加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使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实验人员2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47人,博导和硕导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5人。另外还聘请校级兼职教授7人、院级兼职教授30余人。有3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有3位教师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有1位教师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计划。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博士生30余人;在册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200余人。我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和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我院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江枫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历届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自动化、交通控制工程和建筑电气等领域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了众多杰出校友。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改研究重点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和其他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有:“考虑物理排队条件下多车型动态交通分配问题研究”、“声表面波式小波神经网络处理器阵列的研究”、“基于先验知识的分布式恒虚警率检测算法研究”、“利用参量结构实现复杂信号环境下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面向任务的网络公用品博弈群体协调和合作机制研究”、“基于移动云模型的车载传感网交通突发事件分发算法研究”、“面向秘密信息传输的载体能量结构特性解析技术研究”“地铁电网铁磁谐振特性分析与预测及电网脆弱性、故障蔓延模型研究”、“多功能多变换器电源系统综合分析理论与实现技术”、“公路基础设施既有信息接入与交通运行状态影响评估技术”、“基于动态称重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仿真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陕西省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研究”、“多电平逆变器混合双频拓扑结构及实现技术”、“非线性系统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控制与性能分析”、“基于WSN的地铁站火灾图像感知技术”、“大尺度高速公路网交通控制体系研究”、“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探索技术与系统开发”、“成像光电油气管道焊接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长大隧道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制”、“模拟蓄电池特性的直流供电电源的研制”、“城市快速路网交通瓶颈区的拥堵辨识与协同调控方法研究“、”片上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系统“、“基于云理论的车载传感网交通事件分发方法”、“基于路网结构特性的交通拥堵传播机理与消散调控方法研究”、“高效率微型光伏逆变器研究”、“基于时频切片分析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多传感器融合的桥梁下部结构裂缝识别和定位”、“图像数据的综合性研究”、“高能效智能电源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分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研究”、“SOI集电结耗尽SiGeHBT关键参数研究”、“基于AG-SQP融合算法的航空发动机燃油消耗最优控制研究”、“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支持多天线技术的高效协议研究”、“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控制与诱导仿真系统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及事故预警系统研究”、“高速公路远程视频监控方案设计”、“高速公路机电设施维护管理及技术研究”、“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路径拆分数学模型研究”、“高速公路视频H.264软解兼容性技术要求及测试平台研究”、“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GPS技术在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徐州市公路主枢纽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设计”、“青岛-银川国道主干线汾阳-离石段高速公路隧道附属工程设计研究”、“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发动机自动化试验台”、“筑机传动试验台”、“弹药充填计算机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检测系统研制”等,年科研经费近千余万元,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7项、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4项以及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

 

学院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每年有20余名学生出国攻读学位或进行中外联合培养。

 

学院将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人才强院、科教兴院、质量立院”的办学理念,为海内外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招贤纳才,不断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共同创造学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二、电子与信息专业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现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

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三、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3.00万

七、招生地区

陕西

1.鉴于各方面情况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方式:QQ邮箱:461934789@qq.com,我们将24小时内及时沟通与处理。
最新资讯
评论
评论成功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简称:长安大 地区: 陕西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40~7.5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理工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路中段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长安大学 > 招生简章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1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西安公路学院1978年设立的交通自动控制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3月独立建系,成立了交通自动控制系,1992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并入后更名为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1993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三校合并后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专业学科重组后成立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至今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院涵盖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具有交通控制与管理、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汽车电子和智能仪器等专业特色。

 

学院下设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2个管理机构;设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自动化系、轨道交通及其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试点专业教研室等7个教学系(部);设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交通系统工程、隧道机电系统、轨道交通控制、智能测控与电气传动、智能建筑、建筑设备控制工程系统、微纳电子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长安华驰交通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设有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生智能汽车创新等4个实验室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与交通控制工程实验中心等2个陕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设有与霍尼韦尔(Honeywell)、立维腾(LEVITON)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共建的智能建筑实验室、与英特尔(Intel)共建的长安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与飞思卡尔(Freescale)共建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还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和实验创新基地。

 

学院现设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大类招生专业,其中自动化包涵5个分流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轨道交通及自动化、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智能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包涵2个分流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与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立项为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准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建“自动化”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2个学科博士授权点;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7个学科硕士授权点;有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方向)、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3个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属二级学科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在“九五”、“十五”和“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先后投入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费1500余万元,建设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平台”、“高速公路隧道测控与仿真系统研究开发平台”、“车辆定位与跟踪监控系统研究开发平台”、“交通系统仿真研究开发平台”、“智能测控系统研究开发平台”、“路网交通模型与智能控制仿真平台”、“交通数据采集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平台”、“智能汽车创新实验平台”、“微纳电子器件及应用研发平台”等。“十二五”期间利用中央高校基本条件建设专项资金、交通运输部支持交通类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基金等,加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使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实验人员2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47人,博导和硕导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5人。另外还聘请校级兼职教授7人、院级兼职教授30余人。有3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有3位教师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有1位教师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计划。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博士生30余人;在册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200余人。我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和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我院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江枫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历届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自动化、交通控制工程和建筑电气等领域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了众多杰出校友。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改研究重点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和其他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有:“考虑物理排队条件下多车型动态交通分配问题研究”、“声表面波式小波神经网络处理器阵列的研究”、“基于先验知识的分布式恒虚警率检测算法研究”、“利用参量结构实现复杂信号环境下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面向任务的网络公用品博弈群体协调和合作机制研究”、“基于移动云模型的车载传感网交通突发事件分发算法研究”、“面向秘密信息传输的载体能量结构特性解析技术研究”“地铁电网铁磁谐振特性分析与预测及电网脆弱性、故障蔓延模型研究”、“多功能多变换器电源系统综合分析理论与实现技术”、“公路基础设施既有信息接入与交通运行状态影响评估技术”、“基于动态称重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仿真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陕西省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研究”、“多电平逆变器混合双频拓扑结构及实现技术”、“非线性系统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控制与性能分析”、“基于WSN的地铁站火灾图像感知技术”、“大尺度高速公路网交通控制体系研究”、“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探索技术与系统开发”、“成像光电油气管道焊接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长大隧道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制”、“模拟蓄电池特性的直流供电电源的研制”、“城市快速路网交通瓶颈区的拥堵辨识与协同调控方法研究“、”片上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系统“、“基于云理论的车载传感网交通事件分发方法”、“基于路网结构特性的交通拥堵传播机理与消散调控方法研究”、“高效率微型光伏逆变器研究”、“基于时频切片分析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多传感器融合的桥梁下部结构裂缝识别和定位”、“图像数据的综合性研究”、“高能效智能电源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分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研究”、“SOI集电结耗尽SiGeHBT关键参数研究”、“基于AG-SQP融合算法的航空发动机燃油消耗最优控制研究”、“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支持多天线技术的高效协议研究”、“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控制与诱导仿真系统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及事故预警系统研究”、“高速公路远程视频监控方案设计”、“高速公路机电设施维护管理及技术研究”、“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路径拆分数学模型研究”、“高速公路视频H.264软解兼容性技术要求及测试平台研究”、“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GPS技术在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徐州市公路主枢纽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设计”、“青岛-银川国道主干线汾阳-离石段高速公路隧道附属工程设计研究”、“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发动机自动化试验台”、“筑机传动试验台”、“弹药充填计算机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检测系统研制”等,年科研经费近千余万元,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7项、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4项以及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

 

学院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每年有20余名学生出国攻读学位或进行中外联合培养。

 

学院将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人才强院、科教兴院、质量立院”的办学理念,为海内外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招贤纳才,不断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共同创造学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二、电子与信息专业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现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

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三、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3.00万

七、招生地区

陕西

·相关阅读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非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简介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于2019年12月正式组建,是在学校“发挥学科特色、整合优势资源”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将我校原分属于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经济与管理...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全日制交通运输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五个一级学科领域,形成了从...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五个一级学科领域,形成了从...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非全日制土木水利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简介 水利与环境学院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是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应用化学...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简介 水利与环境学院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是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应用化学...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非全日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简介 水利与环境学院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是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应用化学...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非全日制MPA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简介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政治(语文)学科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2020年3月,在原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非全日制机械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1

一、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简介 汽车学院是长安大学“211工程”、985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院,前身是西安汽车机械学校部分专业,学院历经西安公路学院汽车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评论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