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中山大学 > 招生学院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 简称:中大
  • 地区: 广东
  •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985
  • 学制:2~3年
  • 学费:¥7.50~43.80万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秉承“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广博理论基础和突出精深专业技能的学术精英和社会栋梁。材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学院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系统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平台。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双万计划”;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广州市柔性电子材料与可穿戴设备重点实验室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授46名、副教授48名、助理教授及讲师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及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等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以及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创新引进团队1个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学院在光电纳米材料、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功能聚合物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在2016年和2021年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的客观可比性指标逐年稳步攀升,ESI进入全球材料学科领域前1‰位列第76位、USNews世界大学材料科学排名第49位、ARWU国际材料科学排名第50位、QS全球材料科学排名第94位等(2022年3月的统计数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经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以及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9年4月,致力于发展航天航空遥感、定位与导航、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建设国际一流的测绘与遥感学科,为“天琴计划”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提供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海洋与极地强国建设。学院设置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和空间大地测量等三个专业系,同时设立全球变化、海洋遥感、极地遥感、深空测绘、生态遥感、城市遥感、卫星通信、智能交通和航空航天遥感等九个特色研究所或中心。三个专业系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和教材编制工作,构建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服务于人才培养。九个研究所或中心则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并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项目。2019年测绘学院已招收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53人,计划2020年招收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建设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中山大学已聘请前国家科学与技术部部长徐冠华院士加盟测绘学院,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程晓教授任院长;此外已引进教授、副教授等近10人。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在注重夯实学科根基的同时,倡导“实训、实践、实验”教学创新,建设了融合采编实验室、纪实摄影实验室、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交互媒体设计中心等实验室集群,和谷河传媒、谷河青年空间、公共传播工作室等实践平台,拥有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是广东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拥有“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所和视觉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及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围绕媒介融合与当代中国新闻业、政治/视觉/应用传播等公共传播、大数据传播与媒体设计等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主编出版的《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人文新媒体”系列丛书具有广泛影响力。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其历史还可追溯至晚清的广东课吏馆,1905年广东课吏馆更名为广东法政学堂,后又更名为广东公立法科大学。1926年8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亦改称国立中山大学法科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时,中山大学法学院被撤销。197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政治学系、社会学系以及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一起组建成立中山大学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销法政学院,并在原法律学系的基础上复建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院拥有法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有10个专业方向)、法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有10个专业方向)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首创立法学和港澳基本法研究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学院以国际法、民商法、法律文化研究为学术龙头,以港澳法律、地方立法研究、法律实践及交叉学科教育为特色,以环境法学和立法学为新兴发展方向。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各26人,讲师及专任教员3人;有博士生导师14人。学院现有专职科研系列人员6人,其中特聘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1人。专任教师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法学院在校生共1734人,其中本科生815人,法学硕士研究生168人,法律硕士研究生289人,博士研究生75人。法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造就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更高学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外资企业、高端律师事务所等。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卫生学教研室,1976年成立公共卫生系,1986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现设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卫生毒理学系、营养学系、妇幼卫生学系、流行病学系、医学统计学系、卫生管理学系、卫生检验与检疫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心怀民众健康、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领军人才”为已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预防疾病,守护人类健康。人才培养秉承医科“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教学一体、以教带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突出“强临床、厚基础、重实践、宽人文”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吸收、创新思维、实践应用”的能力,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经过40多年几代人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学育人为主体、科学研究为先导、服务社会为己任”的治院理念,拥有一支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充满活力的学术团队,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目前学院全体在校学生约1120名。其中,每年招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00名。研究生每年招生160名左右,招生专业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硕士(MPH,包括在职和全日制)等。学院现有省、市、区级教学科研基地34个和研究生培养基地5个,满足了学生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学院拓展了国际化办学模式,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检测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职业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临床医院、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等等。近年来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等机构的中坚力量。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是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预防医学”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医学统计学”是国家精品课程,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学院目前拥有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卫生信息学实验室、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卫生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6个研究中心和基地:广东省预防医学研究所、流动人口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健康研究所、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研究基地、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科技平台、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华南基地、OneHealth研究中心、心理卫生与行为医学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医疗卫生相关单位共同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其中与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研究院”,为人群队列研究、慢病防治、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本学院借助良好的科研平台,通过多年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已形成了6个优势学科发展方向,包括:“营养膳食与健康及慢病预防”、“环境和职业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身心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控与应急预警”、“卫生统计与数据科学”和“全球卫生学与卫生政策研究”。各个方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承担国家和省市资助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能力不断提高,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公共卫生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卫生教育与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公共卫生各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机构。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学术底蕴,并得到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等海内外基金的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一所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2017年进入“双一流”教育部推荐名单,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排名并列第一(A+),在软科2017/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排名前1%,成为广东省唯一进入1%的学科,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一。2018年我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我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在国际方面,我院在2017年获得了EQUIS满额五年认证,2018年获得美国AACSB商学院满额五年认证。《经济学人》的国际排行榜中我院管理学硕士位列全球第28名,MBA连续三年进入百强,2019年排名升至全球第68,还有两位校友当选《福布斯》亚太地区30位30岁以下知名社会人士。与此同时,我院的科研成果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双双显著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及经费数额都在全国高校管理学部排名第一,高水平论著持续增长,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我院拥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中工商管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及广东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学科;现有工商管理(包括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业与企业国际化五个方向模块)和会计学(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两个方向模块)两大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和27个省级、校级和院级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突出,成为了国内最为活跃的管理学前沿重镇之一。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43.80万

    ]
  • 中山大学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建,历经90余载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具备了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的坚实基础,学科影响力突出,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树立了建设“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十三五”期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投资70多亿元,建设包括教学科研楼、人才公寓、食堂等20多个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建三个珠海校区。校区新中轴线将延伸至海边,届时校区内将拥有沙滩,师生可享受到国内高校少见的沙滩海水美丽风光。珠海校区现有15个整建制学院,助力中山大学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海校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国际商学院)自2006年建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实施“强院育人”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党建育人”为引领,以“教书育人”为基础,以“科研育人”为关键,以“实践育人”为拓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国之栋梁,商之精英”。学院遵循国际化办学理念,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为学科基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经管人才。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齐备,设有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学院成立近13年,现有教职工(含教学和科研人员)51人,教学和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5岁。学院抓住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全面提升珠海校区办学水平的战略机遇,以“三个面向”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三大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国际经济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与区域经济研究”和“企业国际化创新管理”等研究方向,成功举办了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来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金融论坛和第一届“国际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沿”等高水平会议。我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高水平的师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多位教师获评南粤优秀教师及获聘青年珠江学者,全国政协委员1名。我院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约占80%以上。学院鼓励年轻教师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并取得标志性成果,近五年来在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一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7篇,23篇论文收录于SCI、SSCI,编写23部专著。在科研项目方面,我院目前已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7项。2016年学院科研经费增长排名居全校文科第一,获评“中山大学2016年度科研先进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以来学院举行提高本科生科研素养的科研育人workshop900余次、本科生暑期学校和本科论文大赛。2018届134名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进入QS前100高校有82人。2019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研究生11人,直博生6名,创学院历史最好记录。2018年我院学子获得全校辩论赛总冠军、校运动会团队总分第一、校康乐杯女子排球赛四校区总冠军、中山大学先进团委和中山大学十佳学生会等多项荣誉。自2006年创办以来,学院已培养了3150多名本科生和350多名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名校升学深造的占50%左右,金融机构工作的毕业生占30%左右,在会计师事务所、全球知名企业等工作的约占10%,另有10%左右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就职。我院培养的校友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涌现出一批先进代表:如扎根基层、连续三年奋斗在扶贫一线的2011届校友孔胤先;自主创业、荣登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2012届校友邓耀桓;学术新星、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的2013届校友李腾。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居于全校前列,多个专业就业率达100%。众多毕业生在宝洁、玛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各大银行、各大基金证券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海油、中国南方航空、腾讯、华为、地方税务局、广州海关等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职。我院本科毕业生在世界知名大学升学深造的比例较高。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著名商学院,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13.50万

    ]
  • 一、历史沿革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于1998年5月8日成立,是在原中山医科大学护理系和中山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中山医科大学护理系始建于1985年,是国内第一批、华南地区最早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学校。中山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于1953年成立,其前身是始创于1913年的广州博济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和始创于1925年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助产学校。中山大学护理教育历经近百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专业人才。二、学院概况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者13人,中级职称者5人;5人获博士学位,11人获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此外,有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还聘请了5位来自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知名护理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院设有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内科护理学教研室、外科护理学教研室、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儿科护理学教研室。学院拥有先进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设备。有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一间;护理技能教学中心一个,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已建设成为具有整体化、多功能、开放式以及先进性、网络化、数字化特点的现代化实验室,为专业技能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中山大学8家附属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成为我院大规模的临床教学基地,保证了临床教学的质量。在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方面,学院依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等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进行教学,共享大学的教学资源。三、学科特色我院一贯重视学科建设,自护理学院成立以来,护理学专业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锐意改革,已建立护理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两种类型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护理教育体系。2000年我院开始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根据护理教育的实际需要并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从1999年级起,我院将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学制由五年制缩短为四年制,并按照“加强人文,突出护理,重视社区,注重整体”的原则优化课程设置,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从2003年级起,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制由三年制缩短为两年制。2005年,我院护理学专业被批准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我院不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我院护理教育质量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开办高等护理教育2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万余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23人(含同等学力获得硕士学位1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77人,在校硕士研究生59人、博士研究生14人,在校夜大本、专科生1239人,在读远程教育学生2894人。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前茅,大部分毕业生活跃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从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绝大多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担任医院、护理学院院领导、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有的毕业生在国外深造及就业。毕业生以优秀的业绩为母校赢得了社会美誉。护理学院成立以来,教师共承担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教研和科研项目5项,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省厅级科研项目30多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0多项,共获得研究经费2000多万元。获得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课题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二届科技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教职工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了国家级规划教材15种,其中《内科护理学》本科第四版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我院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护理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OregonHealth&ScienceUniversity)、香港大学和澳大利亚巴腊德大学(UniversityofBallarat)等8所大学签订了正式合作与交流协议。学院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赴香港大学和香港玛丽医院参观学习1-3周,选派博士生赴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访问学习半年。在长期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我院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我院为满足在职护士提高学历层次的需求,稳步发展成人教育,已开办了夜大学、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包括大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还开办了研究生课程班(包括ICU、肿瘤专科护理研究生课程班)、造口治疗师学校以及国家级、省级、专项备案等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班。其中,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成立于2001年,由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联合办学,是我国第一所规范化培养专科护士——造口治疗师的学校,结业证书获得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认可,已为全国各级医院培养造口治疗师141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护理学专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院将努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学术及管理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居国内本专业前列、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护理学院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10月,其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此后,1974年开始招收环境保护方向的大学生,1979年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1993年环境科学系成立。2002年10月,中山大学整合原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中的环境科学系、大气科学系和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学科机构,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年12月环境工程系成立。2005年12月,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并于2008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2009年学院组建新的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同年9月学院主体进驻大学城中山大学东校区。2015年,环境大楼在东校区新建落成。目前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教学与研究机构,同时拥有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清洁生产技术中心、广东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废弃物3r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空气污染控制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在相关领域学科门类齐全,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教育方面,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本科专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环境工程)3个硕士点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博士点。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工程师6名。承担了大量包括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计划项目。具有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和环境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学院坚持厚基础、促融合、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截止2019年12月,学院现有全日制在读学生为825人,其中本科生429人,研究生396人。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位于广州校区东校园,前身计算机科学系始建于1979年。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三个一级学科和计算数学二级学科,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后流动站,与拥有世界领先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一体化建设。学院以“四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筑牢学科基础、聚焦战略前沿、推进产学研用作为办院方针,践行“理工结合、学科交叉”,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边协同计算、量子计算与新型计算、信息安全等研究方向,聚焦“卡脖子”问题和关键领域,努力提升学院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为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十三五”期间,中山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稳步上升,ARWU排行榜上进入国际前100,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34‰,2019年、2020年QS计算机学科排行榜进入国内8-12。人工智能方向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视觉领域(CV领域)在ComputerScienceRankings排名世界前10;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刊物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上学院师生共发表40余篇;区块链研究论文中有2篇论文入选全球被引用最多的Top10排行榜。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家级创新团队、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专家、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各类省部级优秀人才、以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二等奖及省部级奖励的研究队伍。学院建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超算工程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一流科研平台;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课题近2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过百项、省级重大科技与重点研发、及国家创新团队1项、省创新团队多项,年度科研经费过亿元,以第一单位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A类和中科院一区期刊会议论文300多篇。学院一流的科研平台、充足的项目经费将为青年学者提供充分的实验条件和协同创新的科研环境。学院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针对国家急需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培养,学院从2020级开始在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中设立“冯.诺依曼”实验班。该实验班的设立是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我院学子在ASC20-21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并获得最高计算性能奖和一等奖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经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著名学府、学术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稳步前进。展望“十四五”,计算机学院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突破,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时代责任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而努力奋斗,为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隶属于中山大学,秉承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以行动实践“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岭南传统,致力于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学院共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管理科学4个本科专业,以及经济学和管理学学术硕士、金融学专业硕士、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保险硕士,博士,MBA、EMBA、中美EMBA等项目。学院获得AMBA、EQUIS和AACSB三大国际认证,成为全球同时获得三大认证的为数不多的商学院之一,跻身全球优秀商学院行列。[学院历史]学院与成立于130多年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888年,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了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1926年,校名改为私立岭南大学。1927年岭南大学收归中国人自办,钟荣光博士为首任华人校长。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学院成立之初,由岭南校友、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先生任首任院长,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任名誉院长,现任名誉院长由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教授担任,现任院长由陆军教授担任,学院其他领导包括:党委书记陈险峰、副院长张斌、副院长才国伟、党委副书记黄涛、院长助理陈刚、院长助理刘彦初、院长助理邬金涛。[学术研究]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教学、科研和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中山大学经济学科QS排名在中国大陆高校名列第9。中山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00-2018年我院在UTDALLAS全球顶级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19篇,在中国大陆经济管理学院中名列前茅。2018年学院在国际、国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取得丰硕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文一A类论文获得突破式增长,刷新岭南学院历史新高;国际高水平论文发表态势呈稳健增长。学院共登记论文212篇:中文一A类23篇、中文一B类22篇、中文2类24篇;英文A+类4篇,英文A类2篇、英文B+类20篇,B类5篇。另有online和接收的英文论文12篇,其中A+类3篇、A类2篇、B+类5篇。根据统计,岭南学院的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与人均发表数量均位列全国经济管理学院前列。继2017年学院获得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后,今年学院在重大重点项目的立项上又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徐现祥教授获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资助、曾燕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杨子晖教授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师资力量]学院借鉴国内外著名经济管理学院的办学经验,全球招聘,广纳人才,吸引优秀的专家学者到我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5人。其中,“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珠江学者”2人,“青年珠江”2人,“国家杰青”获得者1人,“国家优青”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支持6人。近年来,学院不懈地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促进科研团队建设、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2018年人才类项目成绩喜人,杨子晖教授入选长江学者青年教授、曾燕教授入选珠江学者青年项目。学院聘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洪瀚教授为学院学术发展委员会联席主席,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资助教师赴国外访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目前,已有近50名本院教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归国执教。此外,还有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等国际顶尖学校的教授、外国政要、国内著名经济学人、商界领袖来院授课讲学。其中有6位诺贝尔得主来我院演讲,他们包括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Klein)、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A.Pissarides)、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教学资源]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自1988年成立至今,在学院董事会的带动下,岭南校友和各界人士为学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捐资超过两亿五千万港元,捐建了林护堂、黄铭衍堂教学楼,黄传经堂讲学厅、岭南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伍舜德图书馆、叶葆定堂岭南MBA教学楼、伍沾德堂岭南行政中心、岭南教授住宅大楼、荣光堂贵宾楼、岭南MBA中心大楼等,对改善教学、科研、服务和生活条件,促进学科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伍舜德图书馆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图书馆,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目前藏书9万余册,其中包括各类专业工具书、英文原版、纸本专业期刊、电子期刊等,是我国华南地区经济管理类刊物收藏最完整、专业数据库购置相对全面的小型经济与管理专业图书馆之一。[人才培养]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条件、厚重的历史积淀,学院的各类学位项目已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热门项目,每年吸引大批优秀考生报考。从2003年开始连续十几年,学院本科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华南地区前列,吸引了华南乃至全国最优秀的考生,本科录取分数线位列中大首位。学院注重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本科各专业一二年级统一培养,实现宽口径、厚基础,三年级同学可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志向和社会需求,在本院内重新选择专业和方向,学习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目前,本科毕业生深造比例为50.15%,2017年出国(境)深造108位同学中,93.5%进入全球排名前100大学,包括MIT、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此外,学院大力开拓对外交流的途径,提供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本科、普通研究生和MBA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学院开展的赴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逾40所高校的海外交换项目,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竞赛和交流活动,本科学生还可选择海外学习项目。2017学年已派出102名学生参加交换项目和海外学习项目,赴北美、欧洲和澳洲等地的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2012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国际委员会成立。近20位委员来自世界知名跨国企业领袖和著名商学院院长,包括苏黎世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约瑟夫·阿克曼(JosefACKERMANN)、毕马威国际主席安茂德(MichaelANDREW)、波音金融公司总裁迈克尔·凯夫(MichaelJ.CAVE)、汇丰集团董事会主席杜嘉祺(MarkEdwardTucker)、弗吉尼亚大学麦金泰尔商学院院长卡尔·泽丝曼尔(CarlP.ZEITHAML)等,他们每年来院举行一次会议,就学院的战略发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品牌建设等提供意见,帮助学院与国际著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学院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合作。岭南学院已经培养了3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在《金融时报》全球排名中位列第56位。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8年合作开办国际MBA课程,该项目于全国第二批MBA项目评估中名列第一,学院MBA项目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最有价值和最受雇主欢迎的MBA项目之一。学院EMBA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前沿商业知识、宽广全球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管理领袖,自2003年开办至今,培养学员超过1600人。学院与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合作的中美EMBA项目曾六次蝉联“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外合作EMBA”第一名。学院的EDP教育项目即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项目,自1999年开办以来,已为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开设各类培训班数百期,培训的学员超过5万名,汇聚了政、商界的精英人脉资源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27.60万

    ]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坐落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教育与科研机构。在整合中山大学旅游教育和研究有关力量的基础上,旅游学院于2004年11月正式成立。旅游学院是全国首批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予权单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UNWTOTedQual)认证机构、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影响研究基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依托机构、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目前,学院已经具有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办学层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旅游学院人才培养具有跨学科培养、国际化办学、研究型教学三大特色。学院下设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含酒店管理方向);招收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及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与国际名校合作开展2+2、3+1本科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以及3+2、4+1、3+1+1本硕衔接项目;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整建制留学生班。作为旅游学院的研究机构,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已承担和完成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20余篇;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还坚持为社会提供优质咨询服务的传统,作为全国首批9家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之一,已成功完成了湖北省、湖南省、张家界、桂林市、黄山市、苏州市、赣州市、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喀纳斯湖景区、国家西部旅游投资规划等重要区域的旅游规划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规划理论研究与发展,开创了中国旅游规划新思路和新模式。此外,旅游学院还是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中山大学国家公园(张家界)国际联合实验室、珠海旅游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依托机构。旅游学院国际化程度高,国际交流广泛深入且多元。目前学院与境外48所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师交流等方面合作开展国际项目,涵盖澳大利亚、法国、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日本、香港、台湾等23个国家和地区。合作院校包括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法国昂热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天普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日本立教大学、西班牙赫罗纳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旅游学院的教职员工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三个发展目标:“第一是打造学术高地,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世界前十的旅游研究机构;第二是打造人才摇篮,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面向亚太地区的人才培养重地;第三是打造国家智库,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旅游与休闲业的国家智库,旅游与休闲领域服务于亚太地区的国际知名学术咨询机构”,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研究人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00万

    ]
  • 中山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有着悠久的学科历史及深厚的学术底蕴。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可追溯到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创办之初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1931年在文学院建社会学系,招收本科生,授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设社会学所,先后有周谷城、何思敬、傅尚霖、胡体乾、许地山、邓初民、萧隽英等学者在此任教。1939年,社会学系划归法学院。期间,社会学系师生开展了“石牌郊区生活调查”、“广东工商业调查”、“广东劳动调查”、“海南黎族调查”及“台湾社会调查”等,还编辑出版了关于劳工、统计、人口等方面的著作。私立岭南大学的社会学最初与历史学、政治学同属历史政治系,亦称社会科学系。20世纪30年代,岭南大学社会学日渐成熟,1932年设社会研究所,1937年更名为西南社会调查所,1948年又更名为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该研究所集中岭南大学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和专门人才,对西南社会和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产生了许多极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如沙南蛋民研究、新凤凰村调查、三水河口蛋民调查、海南黎苗调查、广州人力车夫调查、广州回族社区调查、江村调查等。其中由杨庆堃先生主持的广州近郊鹭江村的实证调查与研究,意义深远,其著作《中国社会:家庭和乡村》已译成日、意、英、法等国文字,在国际社会学界享有极大声誉。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在这次调整中被取消,中山大学迁移至原岭南大学旧址。全国高校20个社会学系只剩下中山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社会学系,中大社会学系由广东高校社会学系合并而成。一年后,中山大学社会学亦停止招生。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该所1927年8月筹办(傅斯年任筹备主任),1931年改名文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傅斯年、顾颉刚、崔载阳、容肇祖、杨成志、罗香林、钟敬文、商承祚等人均在此耕耘著述。当时,语史所下设人类学研究组,由俄国学者史禄国负责。该所倡导“实地收罗材料,到古文化的遗址去发掘,到各种的人间社会去采风俗”的田野调查实践,主张利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天文学等作为研讨学问的工具,并开启了西南民族调查之先声,调查结果以《西南民族研究专号》、《猺山调查专号》、《广东民族概论专号》、《蛋户专号》、《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等五种专号出版。此后,该所利用地域优势,多次对南方少数民族做实地调查和研究工作,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如广西瑶人调查(1928年,辛树帜、黄季庄等)、云南罗罗调查(1928年,杨成志)、广东北江瑶人调查(1936年,杨成志、江应樑、王兴瑞等)、海南岛黎民调查(1937年,王兴瑞、江应樑、杨成志等)、云南摆夷调查(1937年,江应樑)等。1938年广州沦陷,中山大学辗转于云南和粤北地区,仍坚持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1948年中山大学文学院建人类学系(杨成志任系主任)时,在职教师有杨成志、戴裔煊、岑家梧、梁钊韬、张为纲、顾铁符等。不久之后人类学系被取消,部分教授到了台湾、美国,部分教授调到北京、武汉等地参加民族学院的筹建,其余的进入社会学系。195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被取消后,人类学系教师在历史学系继续开展人类学研究和招收研究生。1981年,中山大学在全国率先复办人类学系,梁钊韬教授任系主任,并首批复办社会学系,何肇发教授任系主任;同年,人类学获博士授予权(国家首批博士点单位),社会学获硕士授予权;人类学系成为国内人类学唯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教育层次的办学单位。自此,人类学和社会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00年获社会学专业博士点;2002年人类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人类学专业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复评,社会学专业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12月,人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联合组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显示,中山大学社会学学科名列第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7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5人,教员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2人。此外,还有专职科研系列人员24人,科研博士后21人。师资队伍学源结构合理,主要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多所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占90%。近年来,教师中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2人入选中央或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1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称号,1人为珠江青年学者,13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其中省级2人)。学院办有学术刊物《南方人口》(CSSCI来源期刊),建有人类学博物馆,并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室、人类学实验室、考古学实验室。学院与国外、境外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毗邻港澳,与香港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英国文学系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时便已设立。经过8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外国语学院已成为一个以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为重点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学院现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四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五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学院教师队伍国际化,除了配备各专业语种的外籍教员,同时引进国外资深学者加盟教师团队。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强化学科建设,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多年来,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发展历程与现状】1980年10月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连珍先生始创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学大专班,开启华南地区图书馆学教育之始。同年秋,中国近现代档案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周连宽教授开始招收图书馆学专业目录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创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并使中山大学成为我国4个最早开展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历经图书馆学专修科、图书馆学系、图书情报学系、信息管理系、资讯管理系、资讯管理学院等时期的发展,如今的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拥有完整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体系、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教学单位。本学科是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并列第四,在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名列第四。学院是iSchools、IFLA、ICA等重要国际学术机构成员,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专任教员2人),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7人。在校博士研究生56人、硕士研究生293人、本科生536人。【人才培养】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三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三个硕士专业(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均通过CILIP国际认证。图书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两个建设点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中山大学品牌专业;档案学专业入选广东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面向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图书馆学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程焕文教授主持的“信息资源共享”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潘燕桃教授主持的“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科学研究】新时期,学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和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学术地位和话语权。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确定国家文化战略与图书馆发展、文献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数字信息资源与智能技术管理及应用、情报研究与科学计量、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等六个重点发展学科方向,统筹建设资源、搭建科研平台、扩充科研团队,提升学院承担重大项目和完成重大成果的竞争力。截至2019年12月,学院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33项。2013年曹树金教授“基于特定领域的网络资源和知识组织与导航机制研究”、2016年程焕文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2017年陈永生教授“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文献整理和数据库建设研究”、2019年张靖教授“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与理论体系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支持。程焕文教授等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陈永生教授、曹树金教授等获得广东省第七届、第八届优秀成果一等奖。继往开来,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将继续为实现中山大学建设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药学院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于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学院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了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及中山医学院相关药学资源,以中山大学的综合力量为依托组建而成。学院成立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学科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加强各种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严谨、求实、活力、创新、凝心、和谐”的学院文化核心理念,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努力营造学院文化。学院坐落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广州大学城)。学院设有药物化学与药物分子设计实验室、药剂学与制药工程实验室、药物代谢与药动学实验室、药理与毒理学实验室、生药学与天然药化实验室、微生物与生化制药实验室、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实验室、结构生物学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学院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成立了陈新滋院士研究团队等12个PI团队。学科实力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共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药学学科名列其中。2017年,中山大学药学学科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较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显著提升。2018年3月,ESI“药理学和毒理学”排名全球132位(前0.5%),国内第8位;2018年1月,QS“药学与药理学”(Pharmacy&Pharmacology)排名全球151-200位,国内第7位;2018年1月,USnews“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Toxicology)排名全球第57位,国内第6位;2017年6月,ARWU“药学与制药科学”(pharmacy&PharmaceuticalSciences)排名全球76-100位,国内第5位。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18年6月,以艺术学理为中心,立足于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跨学科土壤,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艺术学院和学科,打造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的重要高地,培养具有深厚学术基础、开阔跨学科视野、出众创意能力、引领艺术未来的专门人才。艺术学院置身于学校“文理医工农艺全面发展”这一独特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坚持“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艺术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学科体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积极推动中国艺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艺术学院建院之初,重点发展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学科,面向全球推进高水平师资引进,重点开展艺术学理研究及音乐表演人才的引育工作,并成立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和合唱团三大平台助推学院持续发展。现有专任教师14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助教5人。聘请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担任客座教授并出任交响乐团艺术指导。学院按照本、硕、博三个层次建立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有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起招收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于2020年起招收启动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7.50万

    ]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简称政务学院)的学科渊源可上溯至1905年的广东法政学堂。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院系调整,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于1988年得以复建。2001年9月30日在原来学科基础上成立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现由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夏书章教授任名誉院长,谭安奎教授任院长,刘泽炀任党委书记。百余年法政学科,文脉悠悠;三十载学科重振,生机勃勃。基于“善政天下、良治中国”的立院宗旨,历经平台搭建、结构调整,学院形成了以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合力支撑学院发展的基本格局。其中,行政管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名牌专业,政治学理论为广东省重点学科。依托学院成立的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是全国公共管理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其中在海外获博士学位学者25人,外籍教授1人),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21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珠江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珠江人才计划青年学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获评A类学科;在QS学科领域排行榜中,中山大学“社会政策与行政”进入全球前50名。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学术研究的专业化、学缘结构的全球化、知识资源的多元化、学术生产的国际化方面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一支充满活力、跨学科的学术队伍,正在见证并推动着政治学科的稳步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科迈向一流学科的坚定步伐。 [详情]
    [
    简章:

    1篇

    ]
    [
    学费:

    9.60万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简称:中大 地区: 广东 学制:2~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7.50~43.80万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类型:综合类、公办、双一流、98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中山大学 > 招生学院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