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四川农业大学 > 招生简章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 简称:四川农大
  • 地区: 四川
  • 类型:农林类、公办、双一流、211
  • 学制:3~3年
  • 学费:¥2.16~6.00万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非全日制渔业发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2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于上世纪初的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组。1993年畜牧系和兽医系合并成立动物科技学院,2007年动物科技学院分设为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支撑动物科技学院人才培养的机构还包括动物营养研究所(正处级)和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副处级)。

动物科技学院现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2014停招)4个本科专业。现招生的3个本科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重点学科草学和水产等学科。畜牧学在2017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为A-(排名全国并列第三),以畜牧学为支撑的动物学与植物学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畜牧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前列,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草学评估为B(全国排名并列第六)。学院现有畜牧学、草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畜牧、农艺与种业、渔业发展3个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水产养殖学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学2014年分别列入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和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平台建设,2017年入选教育部111引智项目,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虚拟仿真中心,教学科研猪场、禽场、奶牛场、牧草、水产养殖、动物营养试验场等10余个教学实验实习场(站),占地400余亩,有各类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为22.3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总价值约9758.9万元,设施设备水平国内先进,在本科教学实践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与企业共建博士生工作站34个、与5个企业建立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立专家大院10个,与39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154人,研究生导师113人(博士生导师36人),正高级职称40人,副高级职称52人,获得博士学位1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9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杰出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5人,四川省千人计划4人。拥有1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创新团队5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丰硕,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近五年,主编教材和专著46部。主持省级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17项,校级12项,发表教改论文30篇。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22人次,连续四年获特等奖。建成《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和《家畜育种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家禽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普通遗传学》、《畜牧学概论》、《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和《动物营养学》、《饲料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优质特色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件。

学院始终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15年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661项,新增纵向科研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优青项目1项)、863项目1项,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4项;部省级科研项目159项,其中霍英东教育基金2项,教育部春晖计划基金6项、转基因重大专项2项。横向合作项目348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0项。到位科研经费约1.8亿元。发表科研论文1420篇,其中SCI论文1021篇,其中包括在NatureGenetics、NatureCommunication等,获授权专利439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3项。近年来,培育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国家审定畜禽新品种(系)6个,牧草品种10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9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在动物营养代谢与需要、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动物繁殖及胚胎生物技术、动物安全生产、动物新品种选育与生物技术应用、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学、牧草育种、草地资源与生态、草坪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国际先进。

学院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效益显著。近五年,累计转化科研成果50多项,新增产值300多亿元,新增利税约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产品覆盖和带动近800万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增收;派遣34名“三区”科技人才,组织7个科技扶贫团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工作成效显著;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1000余场次,受训技术人员近90万人;每年接听技术咨询电话1万余人次,网络咨询1万人次,较好地解决了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近五年,派出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访问和合作研究、出国交流人员30余人次,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8人,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出国攻读学位、带薪实习等56人。师生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200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100余人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有100余人次在国内外学术组织担任职务,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健全,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在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167人、硕士研究生600人、博士研究生120人,近三年,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5项(国家级18项)、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154项、创业训练项目10项和导师自选科研项目等的资助,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141篇(其中,SCI论文31篇,CSCD68篇)、创业大赛获奖16项。近五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约40%的学生考上“985”、“211”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近30%的学生到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就业,每年到学校(院)举办针对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的招聘会达100家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学生人数比保持在10:1以上。

在历经112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践行和弘扬学科奠基人邱祥聘、杨凤等老一辈缔造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川农大精神,传承和发展他们总结形成的“奉献、协作、求实、创新”团队精神,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人才培养为本,学科建设为纲,学术研究为天,学者为上,培养高素质畜牧科技人才,建设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数据截至2018年11月)

二、农业学专业简介

农业学包括:1.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阐述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国外农业、新旧中国农业推广的产生与演化过程。

2.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涵义、类型、农业推广外延3.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学习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的意义:农业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纵观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农业才会焕发出永不消逝的生命动力。

农业学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保证: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基本国情,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粗放式农业较为普遍,如果将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大力推广。

农业学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严俊、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者信心受挫,进而对部分农业产品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把好农业产品安全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学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推动器: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农产品仍旧是农民增收的最重要的来源。

依靠农业技术,能够不断提升产品数量和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培育出适销对路的农业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稳步落实与推进中央“三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专业方向

渔业发展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2.40万

七、招生地区

四川

1.鉴于各方面情况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本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方式:QQ邮箱:461934789@qq.com,我们将24小时内及时沟通与处理。
最新资讯
评论
评论成功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简称:四川农大 地区: 四川 学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学费:¥2.16~6.00万 班型:周末班 类型:农林类、公办、双一流、21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 四川农业大学 > 招生简章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非全日制渔业发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4-04-02
发布者:
李翠娇
阅读量:

【导语】

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于上世纪初的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组。1993年畜牧系和兽医系合并成立动物科技学院,2007年动物科技学院分设为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支撑动物科技学院人才培养的机构还包括动物营养研究所(正处级)和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副处级)。

动物科技学院现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2014停招)4个本科专业。现招生的3个本科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省重点学科草学和水产等学科。畜牧学在2017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为A-(排名全国并列第三),以畜牧学为支撑的动物学与植物学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畜牧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前列,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草学评估为B(全国排名并列第六)。学院现有畜牧学、草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畜牧、农艺与种业、渔业发展3个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水产养殖学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学2014年分别列入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和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平台建设,2017年入选教育部111引智项目,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虚拟仿真中心,教学科研猪场、禽场、奶牛场、牧草、水产养殖、动物营养试验场等10余个教学实验实习场(站),占地400余亩,有各类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为22.3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总价值约9758.9万元,设施设备水平国内先进,在本科教学实践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与企业共建博士生工作站34个、与5个企业建立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立专家大院10个,与39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154人,研究生导师113人(博士生导师36人),正高级职称40人,副高级职称52人,获得博士学位1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9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杰出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5人,四川省千人计划4人。拥有1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创新团队5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丰硕,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近五年,主编教材和专著46部。主持省级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17项,校级12项,发表教改论文30篇。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22人次,连续四年获特等奖。建成《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和《家畜育种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家禽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普通遗传学》、《畜牧学概论》、《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和《动物营养学》、《饲料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优质特色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件。

学院始终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15年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661项,新增纵向科研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优青项目1项)、863项目1项,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4项;部省级科研项目159项,其中霍英东教育基金2项,教育部春晖计划基金6项、转基因重大专项2项。横向合作项目348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0项。到位科研经费约1.8亿元。发表科研论文1420篇,其中SCI论文1021篇,其中包括在NatureGenetics、NatureCommunication等,获授权专利439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3项。近年来,培育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国家审定畜禽新品种(系)6个,牧草品种10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9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在动物营养代谢与需要、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动物繁殖及胚胎生物技术、动物安全生产、动物新品种选育与生物技术应用、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学、牧草育种、草地资源与生态、草坪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国际先进。

学院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效益显著。近五年,累计转化科研成果50多项,新增产值300多亿元,新增利税约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产品覆盖和带动近800万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增收;派遣34名“三区”科技人才,组织7个科技扶贫团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工作成效显著;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1000余场次,受训技术人员近90万人;每年接听技术咨询电话1万余人次,网络咨询1万人次,较好地解决了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近五年,派出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访问和合作研究、出国交流人员30余人次,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8人,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出国攻读学位、带薪实习等56人。师生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200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100余人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有100余人次在国内外学术组织担任职务,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健全,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在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167人、硕士研究生600人、博士研究生120人,近三年,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5项(国家级18项)、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154项、创业训练项目10项和导师自选科研项目等的资助,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141篇(其中,SCI论文31篇,CSCD68篇)、创业大赛获奖16项。近五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约40%的学生考上“985”、“211”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近30%的学生到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就业,每年到学校(院)举办针对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的招聘会达100家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学生人数比保持在10:1以上。

在历经112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践行和弘扬学科奠基人邱祥聘、杨凤等老一辈缔造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川农大精神,传承和发展他们总结形成的“奉献、协作、求实、创新”团队精神,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人才培养为本,学科建设为纲,学术研究为天,学者为上,培养高素质畜牧科技人才,建设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数据截至2018年11月)

二、农业学专业简介

农业学包括:1.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阐述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国外农业、新旧中国农业推广的产生与演化过程。

2.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涵义、类型、农业推广外延3.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学习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的意义:农业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纵观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农业才会焕发出永不消逝的生命动力。

农业学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保证: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基本国情,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粗放式农业较为普遍,如果将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大力推广。

农业学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严俊、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者信心受挫,进而对部分农业产品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把好农业产品安全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学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推动器: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农产品仍旧是农民增收的最重要的来源。

依靠农业技术,能够不断提升产品数量和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培育出适销对路的农业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稳步落实与推进中央“三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专业方向

渔业发展

四、考研类型

非全日制

五、学制

3年

六、学费

2.40万

七、招生地区

四川

·相关阅读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非全日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简介 资源学院位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学院前身是1936年四川大学农艺系设的农业化学组,1944年设四川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我国土壤农化学界泰斗彭家元、...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非全日制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简介 学院历史 园艺学院成立于2009年3月,其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科,历经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36)、四川农学院果蔬教研组(1959)...

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非全日制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 艺术与传媒学院源于2002年成立的广告系。2016年,学校对教学科研单位进行调整,由设计艺术系、传播艺术系、教育技术系、创意设计实验中心组建了艺...

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非全日制土木水利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3月,源于学校上世纪90年代开设的土木工程类专业。经过20余年发展,现拥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非全日制生物与医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始于1987级畜产品加工专业,1988年由畜牧兽医系畜产品加工、卫生检验、园艺系果蔬贮藏加工、农学系农产品加工教研室等部分从事农产...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非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始于1987级畜产品加工专业,1988年由畜牧兽医系畜产品加工、卫生检验、园艺系果蔬贮藏加工、农学系农产品加工教研室等部分从事农产...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非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地处世界闻名的“三遗产”之地、素有“天府之源”美誉的都江堰市。 学院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设的财务会计类专业,2021年1月,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非全日制MPAcc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4-02

一、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地处世界闻名的“三遗产”之地、素有“天府之源”美誉的都江堰市。 学院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设的财务会计类专业,2021年1月,学校...

·评论
粤ICP备2021118978号 广州师大博学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职研究生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4008373873
免费课程
咨询了解
关于我们